我不学楚人,滋兰以自馥。
亦未羡东陵,种瓜以混俗。
富贵自有时,贫贱宁可欲。
达则济四海,穷则独善足。
【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答题时要逐句翻译并分析。
第一句,“我不学楚人,滋兰以自馥”:我不愿效法楚人,而种些香草来使自己芬芳。注释:我不愿意像楚地的人那样追求富贵荣华;而是种些兰花让自己芬芳。
第二句,“亦未羡东陵,种瓜以混俗”:我还没有羡慕东陵侯(曹植封)种瓜来混迹于世俗之中。注释:我也不羡慕东陵侯种瓜来隐逸于世,只是希望过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
第三句,“富贵自有时,贫贱宁可欲”:富贵自有它的时候,贫困贱恶也不应该有所企求。注释:富贵自有它的时机,贫贱不能有过多的奢望。
第四句,“达则济四海,穷则独善足”:显达时就能够使天下人受益,穷困时就足够自善其身了。注释:如果我当达官贵戚,就能为天下人造福;如果落难潦倒,也能安身自守,独善其身。
赏析:诗人通过自己的处境和感受,抒发了自己不为世俗所动、不慕荣华、独善其身的情怀。
【答案】
译文:我不去学楚国人那样追求权势地位,而是培植兰花使自己芳香。我也不屑于像东陵侯那样去种瓜隐居,只是希望自己能
够过得清淡一些。富贵自有它的时候,贫贱也不能有太多的奢望。如果我当达官贵人,就可以给百姓做点实事;如果落难潦倒,也
能安然自处,独善其身。
赏析:此诗是作者在仕途不顺,被贬谪岭南后所写的。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价值的独特认识。他认为,一个人只要心地纯洁
就足以自立生存;如果他志向远大,抱负不凡,那么他的人生价值就会得到社会的肯定和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