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轲谈一本,孔子号无我。
圣贤超警趣,不作流俗堕。
故能贯堪舆,中立而不颇。
黄冠宗无为,衲子只打坐。
言若高峭甚,又与圣贤左。
须于真实处,大海稳扶柁。
须于疑似间,曲户牢著锁。
世道震遂泥,人心履俱跛。
竞作夔怜蚿,徒劳螟祝裸。
芥庵之心镜,渊珠光彻颗。
常时足欢娱,此日类坎轲。
乃能贞其颐,不为名利朵。
敲棋声落枰,哦诗气摧垛。
此外澹一视,泰山如草蓏。
未妨师孔孟,匪涉佛老惰。
汩余抱孤戆,匪惟絷庸琐。
涉世虽云阔,诣理犹未妥。
正性水下月,邪焰风中火。
因子当自强,朝闻夕死可。
这首诗的主题是强调自我修养和道德品质的重要性。下面是逐句释义及相应的关键词注释:
- 孟轲谈一本,孔子号无我。
- “孟轲”指的是孟子,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 “谈一本”指的是谈论道的本源或本质。
- “孔子号无我”指的是孔子自称”吾无身”,即他主张”无我”,强调内心的清净。
- 圣贤超警趣,不作流俗堕。
- “圣贤”指的是古代的道德楷模或智者。
- “超警趣”指的是超越常人的警醒和洞察力。
- “不作流俗堕”指的是不随波逐流,保持自己的高尚品德。
- 故能贯堪舆,中立而不颇。
- “堪舆”指的是堪舆术,一种预测地理风水的方法。
- “中立”指的是公正中立,不偏袒任何一方。
- “不正颇”指的是不歪曲事实,保持正直。
- 黄冠宗无为,衲子只打坐。
- “黄冠”指的是道士或和尚的黄色帽子。
- “宗无为”指的是修行道教或佛教,追求无为而治。
- “衲子”指的是和尚或者出家人。
- “打坐”指的是静坐冥想,修身养性。
- 言若高峭甚,又与圣贤左。
- “高峭”指的是言辞高深、锐利。
- “又与圣贤左”指的是与圣贤相比,言辞更加尖锐。
- 须于真实处,大海稳扶舵。
- “真实处”指的是真实的地方或真实的地方的人。
- “大海稳扶舵”指的是在大海中稳定地驾驶船舵。
- 须于疑似间,曲户牢著锁。
- “疑似间”指的是真假难辨的时候。
- “曲户牢著锁”指的是牢固地将门窗紧闭。
- 世道震遂泥,人心履俱跛。
- “震遂泥”指的是世界混乱,人心被迷惑。
- “履俱跛”指的是人都行走困难,形容社会混乱。
- 竞作夔怜蚿,徒劳螟祝裸。
- “夔怜蚿”指的是对昆虫的怜悯,比喻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同情。
- “螟祝裸”指的是对飞蛾的祈祷,比喻对自然的敬畏和保护。
- 芥庵之心镜,渊珠光彻颗。
- “芥庵之心镜”指的是芥庵的心就像一面镜子,能够反映出内心的真实面貌。
- “渊珠光彻颗”指的是珍珠的光芒能够照亮整个珠体。
- 常时足欢娱,此日类坎轲。
- “常时”指的是平时,过去。
- “足欢娱”指的是足够快乐和满足。
- “此日类坎轲”指的是此时如同处于困境之中。
- 乃能贞其颐,不为名利朵。
- “贞其颐”指的是端正自己的言行,不屈从于外界的影响。
- “不为名利朵”指的是不被名利所束缚,坚守自己的原则。
- 敲棋声落枰,哦诗气摧垛。
- “敲棋声落枰”指的是下棋时棋子落下的声音。
- “哦诗气摧垛”指的是吟诵诗歌时气势磅礴。
- 此外澹一视,泰山如草蓏。
- “此外”指的是除此之外的其他事物。
- “澹一视”指的是淡然对待一切。
- “泰山如草蓏”指的是泰山虽高大雄伟,但与杂草无异。
- 未妨师孔孟,匪涉佛老惰。
- “师孔孟”指的是学习孔子和孟子的思想。
- “匪涉佛老惰”指的是不必沉迷于佛教或道家的思想。
- 汩余抱孤戆,匪惟絷庸琐。
- “汩余”指的是我,表达个人情感。
- “抱孤戆”指的是怀抱着独特的见解和勇气。
- “匪惟絷庸琐”指的是不仅仅拘泥于平庸琐事。
- 涉世虽云阔,诣理犹未妥。
- “涉世”指的是经历世事,面对各种挑战。
- “云阔”指的是广阔无边,比喻人生的复杂多变。
- “诣理犹未妥”指的是理解道理尚且不成熟,需要继续学习和实践。
- 正性水下月,邪焰风中火。
- “正性”指的是正直的品质。
- “水下月”指的是月亮在水中倒影,比喻正直的品质像水一样清澈透明。
- “邪焰风中火”指的是邪恶的火焰在风中燃烧,比喻邪恶的品质像火焰一样炽烈燃烧。
- 因子当自强,朝闻夕死可。
- “因子”指的是自身,强调个人的责任和担当。
- “自强”指的是努力提升自己,不断进步。
- “朝闻夕死可”指的是早上听到好消息到晚上死去也值得,形容追求卓越和奋斗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