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红树碧峰前,为爱桃花入洞天。
偶逐霓旌才百步,却忧人世已经年。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此题考核概括内容要点,赏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注释进行分析。
(1)“萧萧红树碧峰前,为爱桃花入洞天。”诗人以拟人化的笔法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在红树碧峰之间,桃花盛开,美不胜收。这里的桃花是作者所喜爱的,它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2)“偶逐霓旌才百步,却忧人世已经年。”诗人虽然刚刚追随仙人的彩虹之车行走了一百步,但心中仍然忧虑着人间的世事。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人间世俗生活的担忧。
【答案】
译文:
在红树碧峰之前,我被桃花的美丽深深吸引,忍不住进入仙境。
偶尔跟随彩虹之车行进了一百多步之后,我仍然忧心着人间的岁月流逝。
赏析:
首句写诗人因喜爱桃花而进入仙境。这是写景的起句。从字面上看,诗人似乎进入了仙境;但从更深一层来看,他实际上是通过仙境来反衬自己对人间生活的矛盾心情。“萧萧红树碧峰前”,点明地点。“为爱桃花入洞天”,点明时间。“红树”指桃花树,也兼指春天;“碧峰”指青山、绿山;“入洞天”指进入神仙的世界。诗人在这里写的是桃花盛开时,他陶醉于美景之中,情不自禁地步入了仙界。“萧萧”、“碧”都是形容树木的颜色,突出了景色的清幽;“红”字则用来形容桃花的颜色,突出了春天的气息。这四句诗写出了一个美丽的画面,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的感情。
第二句写诗人随彩虹之车行进了一百多步,这是写事的起句。“霓旌”是指彩虹。这里诗人运用神话传说中仙人乘坐彩车飞来飞去的典故,来渲染仙境的气氛。“才百步”,暗示仙人距离人间还远。“偶逐霓旌”,表明诗人是在偶然情况下才随仙人的彩车行进了一百多步。“却忧人世已经年”,表明诗人尽管暂时脱离了人间的纷扰,但仍不能忘怀人世的烦恼,仍然担心世间的年华已逝。这两句诗既写了仙境的美妙,又表现了诗人对人间的关心。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因喜爱桃花而进入仙境,并随仙人的彩车行进了一百多步后,又担心世间的年华已逝,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美好时光易逝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