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岁仍无麦,淮民食正艰。
几时占雨信,今日破天悭。
尽息田家叹,聊开病客颜。
何由长岁稔,金火莫循环。
雨后病起二首
旱岁仍无麦,淮民食正艰。几时占雨信,今日破天悭。
尽息田家叹,聊开病客颜。何由长岁稔,金火莫循环。
1. 诗词原文与注释
《雨后病起二首》是宋代大诗人陈造的佳作,已收藏于唐诗宋词之中,脍炙人口。以下是对这两首诗的逐句释义:
旱岁仍无麦,淮民食正艰
“旱岁”指的是干旱的年份,“仍无麦”表明即便在缺水的情况下也难以种植出小麦;
“淮民”指生活在淮河地区的居民,“食正艰”说明他们的粮食非常稀缺且艰难。
几时占雨信,今日破天悭
“破天悭”意指打破天意,暗示着降雨的突然到来;
“几时占雨信”表达了期盼降雨的心情和对雨水消息的渴望。
尽息田家叹,聊开病客颜
“尽息”表示彻底停止叹息;
“病客颜”指因疾病而面容憔悴的人。这两句反映了农民在得到雨水后从心底的喜悦和摆脱病痛困扰的轻松。
何由长岁稔,金火莫循环
“长岁稔”意为希望每年都能丰收;
“金火”通常用来指代金属和火焰,这里可能比喻为农作物的收获与循环;
整句诗表达了一种愿望,即希望年复一年都能获得好收成,避免灾害和循环的不幸影响。
2. 诗歌赏析
《雨后病起二首》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示了农民在自然灾害面前的生存挑战和希望。诗中不仅描绘了淮河流域的农民在旱灾中的困境,同时通过对降雨的盼望和喜悦,传递了一种乐观和坚韧的精神态度。此外,诗人以“金火”作为象征,寓意农作物的正常收成和循环不息,强调了农业的重要性和对自然的敬畏。整体而言,此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真实面貌以及人民的生活状态。
《雨后病起二首》不仅是一首表现自然现象的诗歌,更是一篇充满人文关怀的社会诗。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时代的人们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在逆境中找到希望,并以此激励后人珍视自然资源,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