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宦受风梗,还家归岫云。
行人与乔木,老色竟平分。
末路惭周朴,穷交有墨君。
看渠绶若若,千骑诧乡枌。
【注释】
薄宦:仕途不得意。受风梗,比喻被风吹断。
还家:回家。归岫云:指隐居在深山的松树。乔木:高大的树木。老色,年岁已高。竟平分:形容自己和老人一样衰老。
末路:指仕途不顺的时候。惭周朴:惭愧地自比周朴(汉初人,曾任郡守,以廉洁著称)。周朴,字伯况,汉初人,曾任郡守,以廉洁著称。穷交:穷困的朋友。墨君,指王勃的堂弟王勔,字子安,与王勃友善,曾为唐中书舍人。
看渠:看他的样子。绶若若:形容衣带下垂的样子。千骑诧乡枌:形容归来时乡亲们惊讶的情景。
【赏析】
此诗写诗人晚年回归山林的心情。开头两句说自己仕途坎坷,不得志。中间四句写自己的归隐生活,最后两句写自己对朋友的思念,并希望他们也能来寻访自己。全诗语言朴素流畅,感情真挚。
第一联“薄宦受风梗”,意思是仕途坎坷、不得志,像被风吹断了一样。这里把“薄宦”比喻为“风梗”,既形象又生动;“还家归岫云”一句则描绘了自己归隐后的生活状态:回到深山中隐居,过着与世无争、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这种生活既远离了官场的纷争和争斗,又保持了一份内心的宁静和安详。
第二联“行人与乔木,老态竟平分”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环境。这里的“行人”指的是那些曾经在仕途上奔波的人,而“乔木”则是指那些高大挺拔的树木。诗人将自己与这些乔木相比,既表达了自己的谦虚,也暗示了自己的孤独和无助。同时,这两句也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山林生活的向往。
第三联“末路惭周朴,穷交有墨君”则转向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这里的“周朴”指的是周伯况(字伯况),他是汉初人,曾任郡守,以廉洁著称。而“墨君”则是王勃的堂弟王勔(字子安),与王勃友善,曾为唐中书舍人。诗人通过自比“周朴”和“墨君”,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第四联“看渠绶若若,千骑诧乡枌”则描写了归来时乡亲们惊讶的情景。这里的“渠”指的是诗人自己,而“绶若若”则是形容他的衣带下垂的样子。千骑诧乡枌则描绘了归来时乡亲们惊讶的神情。这些细节描写既生动形象又富有感染力,使人仿佛看到了一幅热闹而又温馨的乡村画面。
这首诗通过对自己仕途坎坷、归隐山林以及与朋友交往的回忆和想象,展现了自己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和对自然、友情的深深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