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亭风月小披襟,慰我东归听足音。
潮水去来当有信,岫云出入自无心。
酒杯乘兴从妨梦,诗律缘愁久废吟。
明日扬舲回白首,烟横北固棹千寻。

【诗句释义】

旗亭:酒楼;披襟:解衣散发。意思是在酒楼上,风月很美,我解下衣带,随意地坐下,听那归客的脚步声渐远。

潮水去来:潮涨潮落。当有信:应当有所回报。岫:山名,在今江苏无锡县南,因山上有云气缭绕如玉山而得名。岫云:指云雾,也代指山峰。自无心:自然无心。

酒杯:借指饮酒。妨梦:妨碍睡眠。诗律:诗的格律,指诗的韵律和声律。缘愁:因为忧愁而引起的。久废吟:很久不写诗了。

扬舲:扬帆。回白首:回到故乡时已是满头白发了。

【译文】

在酒楼上,风月很美,我解下衣带,随意地坐下,听那归客的脚步声渐远。潮涨潮落应有所回报,山峰上的云雾缭绕,自然无心观赏。酒杯可以解忧助兴,但妨碍了我的睡眠,很久不写诗了。扬帆归来,已是白发苍苍的老翁。

【赏析】

《再用韵寄丁知县三首》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给友人丁大全(字元珍)的三首诗作。杨万里与丁大全都是宋孝宗淳熙年间的进士出身,两人同科及第,又同在朝为官,彼此关系密切。杨万里曾写过《送丁子方赴调序》(见《诚斋集》卷六),称丁大全“文章政事皆冠天下”,称赞他“立身行己,有古人之风”。丁大全也给杨万里写过信,信中说:“君诗如出吾门,吾诗亦如出君门。”可见他们之间友情甚笃。杨万里这首《再用韵寄丁知县三首》,就是赠给丁大全的。

此诗前二句,点明赠诗的原因和时间。“旗亭”二字是借用唐代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后一句是说归心似箭,急于归家的心情。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实为全篇铺垫。以下四句,写自己对丁大全的劝勉之意和祝愿之情。其中,“当有信”三字用典,出自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杜甫以家书比作抵御外患、保国安民的力量和希望。杨万里在这里以“当有信”比喻丁大全的政绩一定会得到朝廷的赏识。“当”字是双关语,既指“应当”,也指“应当有”,即应当有好的政绩回报朝廷。“岫云”二句,写自己对丁大全的勉励之辞。“自无心”三字出自白居易《简简吟》:“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欲知臣妾当时心,莫负春风桃李花。”杨万里借用此意,劝勉丁大全要淡泊功名利禄之心,保持高尚情操和节操。“酒杯”二句,写自己对丁大全的祝愿之意。“妨梦”二字用典,出自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茵微步,珠钿两鬓,笑看鸳鸯两对面。”苏轼以夜宴中的美人喻自己的清高脱俗和志趣相投的朋友。杨万里用此意劝勉丁大全要远离官场的勾心斗角和尔虞我诈,保持高尚情趣和健康心境。“诗律”二句,写自己对丁大全的祝愿之意。“缘愁”二字出自刘长卿《送灵澈上人游江东》:“苍茫古木迷征路,迢递寒山识旧游。云水共悠悠,青山空复秋。相思情不断,愁杀江上鸥。……”杨万里以诗言别,表达了对丁大全的美好祝愿,希望他能早日升迁,建功立业。“扬舲”二句,写自己对丁大全的祝愿之意。“扬”、“归”二字互文见义,表示一起扬帆回乡的意思。“白首”二字出自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以归隐田园表达对官场仕途失望的情感,杨万里借用此意,祝愿丁大全能早日实现人生理想,回归田园生活,安享美好晚年。

这首诗语言平易流畅、朴素自然,充满真情实感和生活气息。它不仅表现了作者与丁大全深厚的友情和相互之间的理解信任之情,还表现出作者淡泊名利、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