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治因循俗已疵,可无柱后济宽慈。
顾惭德化一何取,敢意古人三不欺。
剔蠹方图洗熏染,放麑端复惎衰迟。
成君今段莱衣笑,莫更风前赋百罹。

【注释】

次韵陈秀才二首:这是一首七言诗,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吏治的担忧。

吏治因循(zhì xún):指官吏治理国家的措施和办法。因为循,沿袭;因,沿。疵:毛病,缺点。柱后济宽慈:意谓以“柱下”之贤者为榜样,来救济天下苍生,使国家政治清明。柱下,指汉光武帝时名臣蔡邕,他曾任太傅,故有“柱下史”之称。

顾惭德化一何取:顾惭:自愧。德化:德政教化。一何:多么。取:求,求得。

敢意古人三不欺:敢意:不敢以为然。古人:古代的圣贤。三不欺:孔子说过“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意思是说君子说话谨慎而行动敏捷,不轻易许诺,不轻易发怒,不做坏事。

剔蠹方图洗熏染:剔蠹:清除蛀虫。方:正在。图:打算。洗熏染:清洗沾染。比喻清除腐败,清除不良风气。

放麑端复惎衰迟:放麑(ní):放走鹿。端复:竟然。惎(hè)衰迟:轻视怠慢。

成君今段莱衣笑:成君:指陈秀才。今段:现在这一段。莱衣:古代的一种礼服。这里指穿着官服。笑:欢笑,高兴。

莫更风前赋百罹(qū):莫:不要。更:再、还。风前:风前即风吹到的地方,比喻官场。赋:写。百罹:一百种不幸。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元丰二年(1079)二月。陈师道时任徐州彭城县令,当时苏轼被贬为徐州太守兼管束州军马钱粮等事,陈师道特地写了两首诗赠给苏轼,并请苏轼代作答谢之词。苏轼便写下了这首《次韵陈秀才二首》。此诗作于元丰二年二月。诗人在徐州任上,针对当时吏治的弊端,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