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威立敌祇商君,俯仰欺诬莽更文。
何事君王自聪哲,三槐五鼎买崩分。

《阅史六首》是陈造的作品,其中“树威立敌只商君,俯仰欺诬莽更文。何事君王自聪哲,三槐五鼎买崩分。”这四句诗的意境深远,富有哲理。下面将逐一解读诗句:

  1. “树威立敌只商君”:这句诗意味着在历史上,商君以威信和力量建立了自己的地位。商君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宰相,因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而闻名,如废井田、重农桑、奖军的军功制等,这些举措使得秦国迅速崛起,成为战国七雄之一。这里的“树威立敌”指的是商君通过其政治手腕和改革策略,树立了权威,确立了对抗其他诸侯国的力量。

  2. “俯仰欺诬莽更文”:这里描述了一种政治环境,即王莽篡汉后,权力的更迭和朝廷内部的虚伪行为。王莽试图恢复汉朝的统治,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功。他在篡位后推行的各种政策和改革,最终因为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趋势而失败,导致朝廷内部出现了严重的欺骗和虚伪行为。

  3. “何事君王自聪哲”: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讽刺和批评,意思是为何君王(指王莽)自己表现出如此的聪明才智。但这种聪明才智并未带来真正的国家治理和人民的福祉,反而导致了国家的混乱和衰败。

  4. “三槐五鼎买崩分”:这里使用了象征性的“三槐五鼎”来暗示王莽的权力和地位。三槐和五鼎都是古代贵族的象征,代表着尊贵和权力。然而,这些象征性的权力并没有为王莽带来稳定和繁荣,反而最终导致了政权的崩溃。

  5. 赏析:整首诗通过对商君和王莽两个历史人物的评价,反映了作者对历史兴衰更替的深刻洞察和对权力腐败现象的批判。诗中的“树威立敌只商君”展现了商君的政治智慧和改革能力,而“俯仰欺诬莽更文”则揭示了王莽篡位后的腐败与无能。最后一句“何事君王自聪哲,三槐五鼎买崩分”更是对君王自作聪明而忽视民生的深刻讽刺。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值得读者深思。

陈造的《阅史六首(其三)》通过生动的诗句和深刻的历史分析,展示了历史人物的形象和时代变迁的复杂性,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和人生的独到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