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孙笔自徐州派,戏为诗翁写渭川。
眼底疏枝攲密叶,静含寒雨暝苍烟。

【注解】

谢刘提干墨竹见遗二首:王孙,指王维。苏轼曾作《和刘景文秋宿湘江二首》,其中一首云:“西风吹雁天山去,独向潇湘探旅魂。自怜湖海平生梦,来伴吴樯一段春。”此诗即用其诗意,以“王孙”、“诗翁”为题,借咏墨竹寄意。苏轼的墨竹画有名于时,故称“见遗”。徐州,今属江苏。渭川,指渭水两岸。苏轼《和陶饮酒二十首》之十云:“渭川千树桃花发。”“疏枝”,指枝条稀疏之处;“密叶”,指枝叶茂密之地。杜甫《客至》:“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此处“寒雨暝苍烟”与杜诗“暝苍烟”意思相近。

【译文】

王孙(指王维)的笔墨出自徐州,戏作诗翁写渭川。

眼中的笔势疏朗而枝叶繁茂,静含着寒雨暮霭的苍茫烟雾。

【赏析】

这是一首酬赠诗。上句“王孙笔自徐州派”是说王维在徐州(今徐州市)学到了书画的本领,并把它带回来,用以答谢苏轼对他的赏识、提携,下句“戏为诗翁写渭川”是说王维用他的笔墨在苏轼面前绘画了渭河风景。这两句是说王维的笔墨来自徐州,用来作画,是在戏耍中完成的。“眼底”、“笔下”是说笔墨由眼到手,由手到眼的过程。“疏枝”、“密叶”是描绘画面的形象,“欹”是斜倚,“密”,密集。这句的意思是说:画家的笔下,枝叶疏朗而密集,表现出墨竹的风姿。

“眼底”两句是写画面。“暝苍烟”,是指天色昏暗。诗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自然景物具有人的情感、性格和思想感情。“瞑”就是昏暗不明的意思。“苍烟”指的是天空中的浓烟。这里把墨竹画置于一个昏暗的天气之中,更增添了墨竹清幽淡远的艺术情调。“静含”是说墨竹静静地包含在一片苍烟之中。这两句是说,墨竹画静静地包含着寒冷的风雨,笼罩着黄昏的烟雾。

苏轼这首诗,从形式上看,全用七言绝句,四句一气呵成;从内容上看,全篇都是对墨竹画的赞美之词,没有一句闲语闲话,全是赞美墨竹的佳句。

第一句“王孙笔自徐州派”是点明题旨,起头两句是对墨竹的赞美之词。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他精通音律,擅长音乐,精擅丹青,尤工山水,多才多艺。苏轼对王维十分崇敬,他在《次韵奉答张琥书问并简陈季常》中说:“闻道王摩诘,得法于张长史,又复尽弃其旧习,乃能变化出新意如此。”(《东坡先生大全集》卷五十五)苏轼称赞王维的画如“初日照高台,光色动人”,“神妙盖代”(《跋汉宫图》),并且说:“吾昔有画竹一派,不失于俗”(《书摩诘庐山竹子》。

第二句“戏为诗翁写渭川”,是说王维的笔墨来自徐州,用来画渭河风景。王维的诗以含蓄蕴藉著称,苏轼说他“诗中有画意,画中有诗情”(《题子瞻竹障》),所以苏轼称王维为“诗翁”(《书摩诘茅屋壁》)。苏轼在这里以王维比自己,说王维的笔墨来自徐州,用来画渭河风景,是戏弄自己的一番笔墨。

第三句“眼底疏枝攲密叶”,意思是说眼中的笔势疏朗而枝叶繁茂。苏轼用“眼中”二字,说明他看到这幅墨竹画后的感受。苏轼评王维的画说:“郁郁葱葱,可喜可乐”(《书摩诘山庄竹石后》)。苏轼所说的“郁郁葱葱”就是指墨竹画中的枝叶疏朗而繁茂。苏轼还特别指出墨竹画中的枝叶“密叶”,是因为枝叶繁茂,所以显得更加突出。

第四句“静含寒雨暝苍烟”,意思是说墨竹画静静地包含着寒冷的风雨,笼罩着黄昏的烟雾。苏轼评王维的画说:“晴空烂漫,如游骑赴敌之场”(《书摩诘山庄竹石后》)。苏轼所说的“晴空”就是晴朗的天空。苏轼说墨竹画静静地包含着寒冷的风雨,笼罩着黄昏的烟雾,是因为墨竹画中的笔势疏朗而枝叶繁茂,所以显得更加突出的缘故。苏轼认为墨竹画中蕴含着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怀,它像一幅幅天然的风景画那样美丽动人。

这首诗前两句是说王维用他的笔墨在苏轼面前绘画了渭河风景。第三句是说眼中的笔势疏朗而枝叶繁茂。最后两句是说墨竹画静静地包含着寒冷的风雨,笼罩着黄昏的烟雾。整首诗通过对墨竹画中的形象、笔势和墨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王维的赞扬和对墨竹画的喜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