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谭诗律更谭禅,人指昌黎接大颠。
屏叠葛藤烧笔砚,息阴休影了残年。
【注释】
1、肯堂:指唐代大诗人李白。
2、昌黎:指唐朝著名散文家韩愈。
3、大颠:指禅宗五祖,即惠能大师。
4、葛藤:指禅学中的烦恼和妄想。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自题其诗作。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诗歌创作的追求以及对于禅宗的向往之情。
首句“共谭诗律更谭禅”,表达了作者对于诗歌创作的热情与执着追求。这里的“诗律”指的是诗歌的艺术规律,而“禅”则是指禅宗的教义和修行方法。作者表示他既谈论诗歌的创作规律,又谈论禅宗的修行法则,可见他对这两种艺术形式的热爱与专注。
次句“人指昌黎接大颠”,则是说在诗歌创作中,作者追求的是像韩愈那样雄浑豪放的风格,同时也向往像惠能那样超脱尘世的境界。这里的“昌黎”指的是韩愈,“大颠”是指禅宗五祖惠能,作者通过对比两者,表达了自己对于诗歌艺术的追求与向往。
第三句“屏叠葛藤烧笔砚”,则是说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需要摒弃杂念,专心致志地钻研诗歌的艺术技巧。这里的“葛藤”指的是禅宗中的烦恼和妄想,而“烧笔砚”则是指研磨笔墨,准备写作的意思。
尾句“息阴休影了残年”,则是说作者希望在诗歌创作中能够找到自己的精神寄托,从而超越世俗生活的纷扰与困扰,获得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这里的“息阴”指的是寻找遮蔽阳光的空间,“休影”则是指摆脱阴影的干扰,“了残年”则是指完成一生的事业。
整首诗通过对比诗歌创作与禅宗修行,表达了作者对于诗歌艺术的热爱与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于超脱世俗生活,获得内心宁静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