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崔公作芦雁,端如庄叟玩鯈鱼。
鶱翔唼啑妙百态,君看老因般礴馀。
【注释】
因师:指唐代著名画家李思训,字太冲,号大李将军。百雁图是他画的一幅作品。崔公:即崔白。芦雁:一种野鸭。庄叟:即庄子。鯈鱼:即鲲鱼,传说中能化成鸟的大鱼。百态:指各种姿态。老因:即李思训。般礴:形容绘画时从容自得的样子。
【赏析】
此诗是一首题画诗,作者以赞颂李思训作画技艺为主旨,对李思训的《百雁图》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
“闻道崔公作芦雁,端如庄叟玩鯈”,首句写诗人听说李思训画了一幅《芦雁图》,便想象着那芦雁在水边嬉戏、飞翔的景象。“端如”两字突出了诗人对于这幅画的欣赏与赞叹。第二句说画中的芦雁好像庄子(庄周)一样自由自在地游戏于江湖之中。庄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道家思想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顺应自然。他常以鲲鹏比喻大才,以鱼比喻自己,认为人可以化为大鱼游于水中。这里用庄子来比喻李思训画的芦雁,可见李思训的画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画风与庄子的道家思想不谋而合。
颔联“鶱翔唼啑妙百态,君看老因般礴馀”。颈联描写了画中的芦雁飞翔盘旋,各种姿态各异,令人叹为观止。诗人用“唼啑”来形容鸟儿们在水中游玩时的欢快场面,形象生动,仿佛可以看到它们欢快地在水中嬉戏的情景。“老因”是指李思训本人,他在画画的时候从容自得的模样让人感到十分惬意。尾联“般礴”一词,出自《庄子·达生》:“圣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意思是圣人的生活就像大自然的运行一样自然而然,他们的死亡就如同万物化归尘土一般,他们的行为就像水波一样顺其自然,不受外界影响。
全诗通过对李思训画《芦雁图》的描述,展现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画作,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位伟大艺术家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