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荡花清晨,西湖渺无津。
凉荷引天远,极目妆面新。
鸣榔与鼓枻,彼岂寻芳人。
香风漂我舟,领略不及宾。
当时赏花句,兴在迹已陈。
歌似冰玉友,花面俱回春。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要求考生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最后是赏析。

首先看第一首:

东荡花清晨,西湖渺无津。

凉荷引天远,极目妆面新。

鸣榔与鼓枻,彼岂寻芳人。

香风漂我舟,领略不及宾。

注释:清晨的西湖里荡漾着白莲,湖中连一个渡船的泊位也没有。远处的荷花引我向天空望去,但见天遥水阔无边。我极目远眺,只见水面上莲花盛开,颜色鲜艳夺目,如同美人的容颜。我听见船夫用小木棒打起船桨来划水的声音,那船儿正顺风前行。这小船难道是那些寻找荷花的人吗?阵阵微风吹来,我乘坐的小舟在荷花丛中飘浮,但我却没有机会去细细欣赏这些美丽的花儿。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乘船来到西湖边,看到眼前景色优美动人,就写了这首七绝赞美荷花。开头两句,诗人写自己在早晨登上了游船,放眼望去,只见西湖里的白莲开得正盛。“荡”字生动地写出了游船在湖面上摇荡的情态。“无津”二字,既写出了西湖里没有一只小船,更表现了作者此时的心情。“渺”字写出了视野的开阔,也表现了荷花的茂盛、美丽。“凉”字,既形容了荷花的清新,又烘托出了作者的愉悦心情。“引天远”一句,既描写了荷花的美丽,又表现了作者的愉悦心情。这几句把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充分表达了出来。

再看第二首:

鸣榔与鼓枻,彼岂寻芳人。

香风漂我舟,领略不及宾。

注释:听到船夫用小木棒打起船桨来划水的声音,那船儿正顺风前行。我乘坐的小舟在荷花丛中飘浮,但我却没有机会去细细欣赏这些美丽的花儿。

赏析:这首诗的首句开门见山点出自己的身份——游客。次句以反诘的语气表达自己的疑问:船夫为什么不是那些寻找荷花的人呢?第三句进一步解释原因:一阵微风吹来,我乘坐的小舟在荷花丛中飘浮,但我却没有机会去细细欣赏这些美丽的花儿。这两句诗既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又写出了自己因忙于欣赏美景而无暇顾及其他的原因。

再看第三首:

当时赏花句,兴在迹已陈。

歌似冰玉友,花面俱回春。

注释:当时的人们常说欣赏花时吟诗作乐是一种高雅的娱乐活动,但我现在却已经忘记了这种娱乐活动的真谛了。歌声像晶莹的冰玉一样清脆悦耳,使人听了心旷神怡、耳目一新;那花朵也仿佛都变得有生命,好像春天重新来到了人间。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回忆当年在西湖赏花吟诗时的情趣。开头两句,诗人说自己曾经常常吟诵有关赏花的诗句,并且还常常陶醉其中,但现在自己已经忘记了这种娱乐活动的真谛了。“当时”一词,既表明了自己的身份,也表明了当时的心情,同时也暗示了现在的情况。后二句,诗人说自己听到船夫唱起美妙的歌曲来,那歌声清脆悦耳,犹如晶莹的冰玉一般,令人听了心旷神怡,仿佛春天又回到了人间。“歌似冰玉友”既写出了歌声的特点,又表现了诗人对歌声的喜爱之情。“花面俱回春”既写出了花朵的美丽,又表现了诗人对花朵的喜爱之情。

【答案】

①东荡花清晨,西湖渺无津。

清晨的西湖里荡漾着白莲,湖中连一个渡船的泊位也没有。

②凉荷引天远,极目妆面新。

远处的荷花引我向天空望去,但见天遥水阔无边。

③鸣榔与鼓枻,彼岂寻芳人。

我极目远眺,只见水面上莲花盛开,颜色鲜艳夺目,如同美人的容颜。

④香风漂我舟,领略不及宾。

阵阵微风吹来,我乘坐的小舟在荷花丛中飘浮,但我却没有机会去细细欣赏这些美丽的花儿。

⑤当时赏花句,兴在迹已陈。

当时的人们常说欣赏花时吟诗作乐是一种高雅的娱乐活动,但我现在却已经忘记了这种娱乐活动的真谛了。

⑥歌似冰玉友,花面俱回春。

歌声像晶莹的冰玉一样清脆悦耳,使人听了心旷神怡、耳目一新;那花朵也仿佛都变得有生命,好像春天重新来到了人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