簿书阻从游,人远嗟室迩。
胥徒怪坐忙,眉睫若为喜。
方赓于蔿于,忽诵子虚子。
悠然得此心,外累蚊过耳。

【注释】

吴秘:指东晋王羲之。复:再。秘正五诗:指《兰亭集序》。

簿书(bùshū):公文。阻从游:因公务而不能与友人一同出游。室迩:家近。人远:离家远。嗟:叹息。室迩:在家近。

胥徒(xūtú):狱吏。怪坐忙:对王羲之的书法非常赞赏,认为他的书法是“坐则左右手执本末,案牍成行,应对倏忽,魔下如流注。”。

眉睫(méijié):比喻极短的时间。《子虚赋》和《上林赋》都是汉赋名篇,作者司马相如以子虚、乌有为题,描写楚王田猎之事,意在讽喻帝王荒淫无度。喜:喜悦。

方赓于蔿于:正在写《兰亭集序》。

忽诵子虚子:忽然读《上林赋》。

悠然:悠闲自得的样子。

外累:外界事物所累。蚊过耳:形容外界干扰微不足道。

【赏析】

这是一篇关于《兰亭集序》的鉴赏文章。作者通过对《兰亭集序》原文逐句的解读,深入挖掘了其中蕴含的深意,并对王羲之的书法艺术进行了深入探讨。

首联:“簿书阻从游,人远嗟室迩。”意思是由于公务缠身,无法与友人一起游玩,因此只能在家中感叹家人近在咫尺却遥不可及。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与友人相聚时光的珍惜之情,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颔联:“胥徒怪坐忙,眉睫若为喜。”意思是狱吏们惊讶于王羲之书法的精妙,以至于他们甚至认为他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书写任务。这句诗既表现了狱吏们的惊叹和羡慕,也反映了王羲之书法技艺的高超之处。然而,这里的“眉睫”二字却让人联想到了王羲之的另一幅名作——《上林赋》。这一对比不仅揭示了王羲之书法技艺的精湛,也暗示了他内心深处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

颈联:“方赓于蔿于,忽诵子虚子。”意思是王羲之正在写《兰亭集序》,突然读起了司马相如的《上林赋》。这句诗既体现了王羲之书法创作的专注和投入,也展现了他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热爱和欣赏。然而,这里的“子虚子”三个字却让人联想到了王羲之曾经的好友——张芝。两人都擅长草书,且都被誉为“草圣”,因此王羲之在读到张芝的作品时,自然会想起这位老朋友。

尾联:“悠然得此心,外累蚊过耳。”意思是只有在这个宁静的时刻,王羲之才能得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那些外界的纷扰就像蚊子一样,无法打扰到他的心灵。这两句表达了王羲之对于内心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他希望能够摆脱外界的干扰,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静谧之地,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华。

本文通过对《兰亭集序》原文逐句的解读和赏析,不仅展现了王羲之书法技艺的高超和深刻内涵,也揭示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通过引入其他文学名家和作品的典故和背景,使读者更深入地理解王羲之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