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邑非良才,朴拙瞢信己。
曾无补毫发,粗不畏首尾。
倚公造物手,袭璧护玷毁。
世有百谪馀,观旁首重稽。

《谢制帅高卿剡四首》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诗。这首诗是杜甫于天宝十四载(755)在夔州时所作。

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第一首:宰邑非良才,朴拙瞢信己。

  • 注释:治理一个地方并不是真正的才能,我只是一个质朴而笨拙的人,对自己的认识有限。
  • 赏析: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我能力的谦虚和自知之明。他意识到自己并非治理之地的良才,而是像普通人一样朴素无华。这种谦逊的态度体现了他的人格魅力,也显示了他在面对困难时的心态。

第二首:曾无补毫发,粗不畏首尾。

  • 注释:我没有做出任何贡献,甚至不关心开始和结束的细节。
  • 赏析: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于细节的漠视,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去关注或解决那些琐碎的问题。这种态度可能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自谦。

第三首:倚公造物手,袭璧护玷毁。

  • 注释:您凭借自己的能力创造了世界,就像保护玉璧不受损害一样。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制帅的敬仰之情。诗人将制帅比作一位有力量、能够创造世界的伟人,而自己只是其中的一个普通存在。

第四首:世有百谪馀,观旁首重稽。

  • 注释:在这个世上,有许多遭受挫折的人,他们的遭遇值得我们仔细思考。
  • 赏析:最后两句是对世人苦难的感慨。诗人通过观察周围的人们,看到了许多遭受不幸和挫折的人,这让他们的生活充满了艰难。诗人用“百谪馀”来形容这些人的困境之多,表达了对他们命运的同情和关怀。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与制帅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对制帅的敬仰之情和对自己能力的反思。同时,这首诗也通过对世事的观察,传达了诗人对人们遭遇苦难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