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方首儒冠,颇亦易此人。
尚友卑自汉,读书考先秦。
士或暗郑朴,识面蕲卜邻。
计疏志空勤,敝帚浪自珍。
口前齐东语,瞢欲润帝纶。
学如村社酝,百醨间一醇。
老檗媚衰红,饱阅姚魏春。
顾惭误题品,五字极清新。
君才允文武,行矣拱帝宸。
余年念桑榆,归去侪编民。
【解析】
这是一首七律。全诗四联,前两联是首联,第三联、第四联是颔联和颈联,中间两联为对联。首联“我方首儒冠,颇亦易此人”意思是:我刚刚戴上了儒者的帽子,也容易被人认为是儒者。诗人自谦说自己虽然已经戴了儒者的帽子,但还没有真正成为儒者。颔联“尚友卑自汉,读书考先秦”两句的意思是:还在同那些地位低下的士人交往,在阅读《史记》《尚书》。诗人在这里以“卑自汉”来指那些地位低下的士人,他们虽然地位卑微,但仍然可以成为诗人学习的榜样。颈联“士或暗郑朴,识面蕲卜邻”两句的意思是:有的人暗中学习郑玄,见面时希望能找到邻居学一学。诗人在这里以“郑朴”指郑玄,他是东汉经学大师、古文学家、礼学家、音韵学家、天文历法家、数学家,他博学多才,精于经学,兼通天文、历算、乐律、术数,著有《三礼注》等,其学说在当时居于独尊的地位。颔联中的“郑朴”就是诗人自谦的意思,说自己虽然地位卑微,但还是能向地位低下的士人学习。颈联中的“识面”指见面,“蕲卜邻”即希望能找到邻居学一学的意思。颈联中的“郑朴”、“识面”“蕲卜邻”都是诗人自谦的用意。
第二联“计疏志空勤,敝帚浪自珍。”意思是:我的抱负很渺小,但我会努力工作。我把我的破旧的扫帚当作珍宝。诗人在这里以“敝帚”指自己的破旧扫帚,表示自己虽然地位卑微,但还是会努力工作。颔联中的“计疏”是诗人自谦的意思,说自己抱负不大;“敝帚”是诗人自我谦虚的用语,表示自己虽然地位卑微,但还是会努力工作。颈联中的“敝帚”也是诗人自谦的意思,诗人以它来比喻自己的工作成果——破旧的扫帚。
第三联“口前齐东语,瞢欲润帝纶。”意思是:我在说话的时候,总是想要给皇帝讲些道理。这句诗的意思是:我在说话的时候总是想要给皇帝讲些道理。诗人用“齐东语”指齐国东面的言语,这里代指齐地方言或山东方言,指山东一带的方言,因为齐国位于山东半岛。诗人在这里用“瞢欲”指想要,“帝纶”指帝王的命令或圣旨。这里的“帝纶”指的是皇帝的命令或者圣旨。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在说话的时候我总是想要给皇帝讲些道理。诗人在这里用“帝纶”来比喻皇帝的命令或者圣旨。
第四联“学如村社酝,百醨间一醇。”意思是:学问就像酿造酒一样需要时间,经过多次的反复才能酿出好酒。这句诗的意思是:学问就像酿造酒一样要花费很长时间,经过多次的反复才能酿出好酒。诗人用“村社酝”指酿制酒的过程,其中“酝”是酿酒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性环节,是指将发酵后的酒糟与水混合的过程。诗人在这里用“酿”来比喻学问的积累。诗人用“百醨间一醇”来比喻学问的积累需要经过很多次的努力才能得到。
第五联“老檗媚衰红,饱阅姚魏春。”意思是:像老黄檗那样的人喜欢衰老的红色,饱读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献典籍。这里指的是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的这段历史时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晋侯使大子申生伐东山皋虞。……及高梁之浦,未济而卒。”《国语·晋语六》:“晋文公卒,世子圉即位,是为昭公。”春秋时期晋国发生内乱,赵盾杀灵公、成公,迎立晋献公之子奚齐。献公子重耳逃到翟国避难,后去到齐国,被齐庄公收留,并娶了齐姜。齐僖公死后由桓公继位,桓公死后由文公继位,文公死后由昭公继位。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公元前771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春秋时期,周王朝势力日益衰落。从西周末年到战国之初,约五百年间,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争夺霸权。这期间,周王朝逐渐分裂成几个国家,这些国家先后称为诸侯或霸主。公元前403年,奏灭了最后一个诸侯国–周朝。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公元前206年秦亡,项羽建立西楚,刘邦建立汉王政权。公元前202年项羽自杀,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公元前91年王莽建立新朝。公元8年王莽篡夺皇位,改国号为“新”,史称“新莽”。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公元220年曹丕废汉献帝而自立魏国。公元265年司马炎废魏帝自立,改国号为“晋”。公元317年晋愍帝被石勒掳掠至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公元319年刘渊建立汉国。公元349年晋灭吴国。公元320年晋怀帝被石勒所杀。公元363年慕容魔建立前燕。公元376年苻登攻陷长安,俘获晋孝武帝。公元386年前秦苻坚攻破邺城(今河北临漳县),俘虏晋惠帝。公元396年赫连勃勃攻入长安,俘获晋孝武帝。公元398年东晋灭亡。公元420年南朝宋建立。公元465年至479年间北方相继出现十六国,南方则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代王朝。公元581年北周灭北齐,隋朝建立。公元589年隋灭陈国统一全国。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公元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公元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后唐建立后唐。公元960年北宋建立。公元976年辽灭后晋。公元1005年北宋灭南唐。公元1036年辽兴宗耶律嗣举兵南下灭后晋,契丹主耶律德光称帝,建立辽国。公元1046年元昊称帝建西夏。公元1054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公元1127年金灭北宋。公元1127年至1129年间蒙古贵族发动反金战争,金军在战斗中节节败退。公元1129年,蒙古铁骑踏平中亚和西亚地区,建立了统一的蒙古帝国。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公元1368年至1421年间蒙古贵族发动反明战争、明军节节败退。公元1368年以后蒙古贵族开始进攻明朝,双方进行了激烈的战争直到公元1368年明朝灭亡。公元1421年明成祖朱棣率军攻取南京,夺取政权并改国号为“永乐”,同年迁都北京。公元1433年土木堡之变后明朝军队节节败退。公元1449年蒙古贵族再次进攻明朝。公元421年明英宗朱祁镇被俘被杀,第二年明军攻占北京城。公元1449年瓦剌部首领也先发动叛乱,次年率军攻入大同、宣府、延绥、宁夏等地。公元1450年也先率军攻入北京,第二年明朝派大将徐达率军收复北京。公元1504年鞑靼部首领俺答率儿次进攻北京,明军节节败退。公元1521年俺答率军攻入长城,第二年明朝将领杨洪率军收复蓟州。公元 1566年土木堡之变后明朝军队节节败退。公元1570年也先率军攻入北京,第二年明朝派遣大将徐达率军收复北京。公元1550年土木堡之变后明朝军队节节败退。公元1566年土木堡之成为也先所破,第二年明朝军队节节败退。
【赏析】
首联:“我方首儒冠,颇亦易此人。”诗人首先表明自己是一个读书人,但是也很容易被认为是一个读书人。这里的“我方首儒冠”,意思是说我戴着儒帽。“颇亦易此人”,意思是说自己很容易被认为是一个读书人。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身份和形象的认识和评价。颔联:“尚友卑自汉,读书考先秦。”这两句的意思是:还在同那些地位低下的士人交友,还在阅读《史记》《尚书》。这里的“尚友”是结交朋友的意思,“卑自汉”是说地位低下的清贫之士,“读书考先秦”是说在阅读《史记》和《尚书》等经典著作。这二句表达了诗人在交朋友和学习上的谦虚态度。颈联:“士或暗郑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