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推望士,北阙仰良臣。
风谊高闾里,声名蔼搢绅。
课儿千卷古,与友一堂新。
石折符幽谶,山颓丧哲人。
【注释】:
南州:指岭南。推望士:推举有才能的人。北阙:皇宫,借指朝廷。仰良臣:仰望贤臣。风谊:风范、气节。高闾里:使乡里人感到崇高。声名蔼搢绅:声誉传播到朝廷大臣中。课儿:教儿子读书。千卷:形容书多。与:参与。堂:指家宴。石折符幽谶:指李贺在长安应试不中,回家赋诗《苦昼短》被科场黜落。山颓丧哲人:比喻自己年老力衰,不能继续为国效力。
【赏析】:
此诗是韩愈赠给潘慎元(字右司),即潘孟阳的一首诗。潘孟阳是唐宪宗时的进士,因直言谏事而被贬谪到南方。韩愈写此诗是在他赴任途中写给他的。全诗分四段,每段三句,前两句写诗人对潘孟阳的期望和祝愿,后一句用典表达自己的感慨。
首联“南州推望士,北阙仰良臣”,是说潘孟阳在南方推重有才能的人,而在京城则盼望贤能之士的出现,表达了诗人希望潘孟阳能在朝廷得到重用的心愿。这既是对潘孟阳的赞誉,也是对自己期望的体现。
颔联“风谊高闾里,声名蔼搢绅”,进一步描绘了潘孟阳的形象。这里的“风谊”指的是风范、气节,“闾里”指的是乡村,“声名”是指名声,“搢绅”是古时士大夫的一种服饰,代表官员阶层。诗人通过这些词语来形容潘孟阳的风采和名声,表达了对他的高度赞扬。
颈联“课儿千卷古,与友一堂新”,则是对潘孟阳的人格特质进行了具体的描写。这里的“课儿”是指教育孩子,“与友”是指结交朋友,“一堂”是古代宴会的场所,这里指的是家庭或者朋友聚会的地方。诗人通过这两句话来表现潘孟阳勤奋好学、乐于交友的品质。
尾联“石折符幽谶,山颓丧哲人”,是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这里的“石折”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神石崩塌,象征着不祥之兆;“符幽谶”是指神秘的预言,暗指政治上的挫折;“山颓”指的是山体崩塌,象征着自己年老力衰,不能继续为国效力。
这首诗是韩愈赠给潘慎元的一首诗。潘孟阳是唐宪宗时期的进士,因直言进谏被贬谪到南方。诗人对潘孟阳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在朝廷得到重用。同时,诗人也表现出自己的谦逊和豁达,即使在仕途上遭遇挫折,也能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