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叠峰前远法师,长安尘染坐禅衣。
十年依旧双瞳碧,万里今持一笑归。
鼠目向来吾自了,龟肠从与世相违。
酒酣更欲烦公说,黄叶漫山锡杖飞。

以下是对《送善相僧超然归庐山》的逐句解析与赏析:

  1. 诗句释义
  • 九叠峰前远法师,长安尘染坐禅衣:在九叠峰的前面,有一位远行而来的法师,他身着被长安尘世沾染的禅衣。
  • 十年依旧双瞳碧,万里今持一笑归:十年来,他那双明亮的眼睛依旧如碧波般清澈;如今他带着微笑归来万里之遥。
  • 鼠目向来吾自了,龟肠从与世相违:我的小眼睛历来都是如此,与世俗无关。
  1. 译文注释
  • 译文为:九叠峰前的那位远行的法师,长安城的尘埃污染了他的禅衣。十年后,他那双明亮的眼睛依旧如碧波般清澈;如今他带着微笑归来万里之遥。我的小眼睛历来都是如此,与世俗无关。
  • 鼠目:这里指诗人自己的眼睛。
  • 吾自了:意为“我自己清楚”。
  • 龟肠:指诗人的心肠。
  1. 赏析
  • 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位僧人的旅途经历和内心世界的变迁。首句“九叠峰前远法师,长安尘染坐禅衣”便勾画了一幅僧人远行的画面,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外界的淡然和内心的清净。
  • 第二句中,“十年依旧双瞳碧,万里今持一笑归”则进一步描绘了僧人在长途旅行中的坚韧和乐观。尽管已经过去十年,他的眼中依然保持着清澈的碧色,而此刻的归来也带来了新的笑容。这种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僧人的内心变化和成长。
  • 最后两句通过“鼠目”和“龟肠”两个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性格和行为的反思。诗人认为自己的眼光如鼠,但内心却如乌龟,与世俗保持距离,这反映了他对于人生和世界的独特理解。

陈与义的《送善相僧超然归庐山》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旅途图景,还深刻地探讨了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对于人生、修行和自然的独到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