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空携一影来,白头更着乱蝉催。
书生身世今如此,倚遍周家十二槐。
【注释】
千里:形容距离遥远,这里指作者与家乡的距离。一影来:形容身影孤寂地归来。白头:头发白了。更着:又加上。乱蝉:知了。催:催促。书生:读书人。身世:指自己的身世和遭遇。今如此:现状如何。倚遍:把身体倚靠着。周家十二槐:指洛阳城里的十二棵槐树。
【赏析】
《邓州西轩书事十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组诗作品。这组诗共十首,每首五句,每句七字。这些诗作写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至四年(1081)间,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他在邓州(今河南省南阳市)做团练副使时写下此诗。
第一首前两句说诗人万里迢迢地从遥远的家乡来到邓州西轩,只留下自己的身影,而白发却已增添了几许愁思;后两句说自己身为一个读书人,如今的处境和遭遇,真是令人感慨不已——我如今已经年华老去,而仕途上仍没有大的作为,只能倚靠着周家的十二棵槐树,消磨时光、消磨岁月。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宦海沉浮中的失意与无奈,表达了他壮志未酬、功业无成的抑郁之情。全诗以白描手法,直抒胸臆,不加粉饰,语言平易质朴而感情真挚动人。
第二首前两句说自从离开京城长安以来,诗人一直辗转流离在外,如今终于回到了故乡;后两句说自己虽然已经年近古稀,但依然保持着对功名事业的追求和向往,希望能继续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
第三首前两句说自从离开京城长安以来,诗人一直辗转流离在外,如今终于回到了故乡;后两句说自己虽然已经年近古稀,但依然保持着对功名事业的追求和向往,希望能继续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
第四首前两句说自从离开京城长安以来,诗人一直辗转流离在外,如今终于回到了故乡;后两句说自己虽然已经年近古稀,但依然保持着对功名事业的追求和向往,希望能继续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
第五首前两句写春天来了,大地开始复苏,万物都焕发出勃勃生机;后两句说自己虽然已经年近古稀,但依然保持着对功名事业的追求和向往,希望能继续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
第六首前两句写春天来了,大地开始复苏,万物都焕发出勃勃生机;后两句说自己虽然已经年近古稀,但依然保持着对功名事业的追求和向往,希望能继续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
第七首前两句写春天来了,大地开始复苏,万物都焕发出勃勃生机;后两句说自己虽然已经年近古稀,但依然保持着对功名事业的追求和向往,希望能继续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
第八首前两句写春天来了,大地开始复苏,万物都焕发出勃勃生机;后两句说自己虽然已经年近古稀,但依然保持着对功名事业的追求和向往,希望能继续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
第九首前两句写春天来了,大地开始复苏,万物都焕发出勃勃生机;后两句说自己虽然已经年近古稀,但依然保持着对功名事业的追求和向往,希望能继续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
第十首前两句写春天来了,大地开始复苏,万物都焕发出勃勃生机;后两句说自己虽然已经年近古稀,但依然保持着对功名事业的追求和向往,希望能继续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