霭霭纷纷缘底事,故来波上罩晴沙。
莫教散入沧溟去,却恐能迷上汉槎。
下面是对这首《和刘太守十洲诗·烟屿》的逐句释义、译文注释以及赏析:
- 诗句解读:
- “霭霭纷纷缘底事”:描述了雾气蒙蒙、纷纷扰扰的景象。这里的“霭霭”形容雾气很浓,而“纷纷”则表示雾气众多且杂乱无章。整个句子表达出一种迷茫和困惑的情感。
- “故来波上罩晴沙”:描绘了雾气从远方而来,覆盖在晴朗的沙滩上。这里的“波上”指的是海浪之上,而“罩晴沙”则形象地描绘了雾气如同一层纱幕般覆盖在沙滩上的情景。
- “莫教散入沧溟去”:表达了不要让雾气消散到广阔的海洋中。这里的“散入沧溟”意味着消散到无边无际的大海里,而“莫教”则是强烈的禁止语气。
- “却恐能迷上汉槎”:担忧这种迷雾可能会迷失方向,甚至影响到远行的船只(汉槎)。这里的“迷上”意味着迷路,而“上汉槎”则暗指航行的船只。
译文解释:
这首诗的译文是:“层层叠叠的雾气究竟是为了什么?原来是从远方飘然而至,轻轻地笼罩在晴朗的沙滩上。”诗人通过对雾气的描述,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和思考,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对未知的敬畏之情。背景知识:
《和刘太守十洲诗·烟屿》是宋代诗人陈瓘的作品。刘太守可能是指一位名叫刘的官员或文人,而“十洲诗”则表明这是一首以诗歌形式创作的长篇作品。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是在一个充满诗意的自然环境中,诗人与刘太守共同欣赏和创作出的佳作。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雾气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感受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引发了对于生命、时间和空间的思考。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崇拜和哲学思考。诗人通过描绘雾气,表达了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时间的流逝和人生旅途的感慨。整体上看,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诗歌艺术作品。作者介绍:
陈瓘是宋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词作品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著称。陈瓘的作品涵盖了咏物、抒情、写景等多种题材,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他的作品不仅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也在思想内容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力,成为后世研究宋代文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和刘太守十洲诗·烟屿》是一首充满诗意的文学作品,通过对雾气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独特感受和深刻思考。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一读的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