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学仙子,满耳笙箫听。
谁知九天上,云扉本不扃。
度世同御风,蓬蓬随飘零。
又如芬陀花,出火而青青。
【注释】
空山学仙子:空山,指深山幽谷。仙子,传说中仙女的别称。此句意为:我像一位隐居在深山中的女仙人。满耳笙箫听:笙箫,两种古代乐器,用竹管制成。此句意为:耳边传来阵阵笙箫声。九天上:九天,指天空的最高处,也泛指天宫或仙境。扃,关闭。此句意为:谁知道那高高在上的天宫,其实并没有门禁?度世同御风:度世,指修行或度过人世间的生死轮回。御风,驾驭风。飘零:随风飘荡。此句意为:我与世间万物一样,都随风吹动,四处漂泊不定。又如芬陀花:芬陀花,即佛手,一种常绿灌木。出火而青青:佛手的叶子在阳光照射下会呈红色,故名“佛手”。此句意为:又如同佛手花一样,即使在烈火中也能保持青色。
【赏析】
此诗作于淳熙八年(公元1179),是作者为友人周必大送行之作。周必大当时担任江西安抚使兼知江州(今江西九江市),诗人应召赴临安任枢密院编修官,途中经过江西时,特地写了一首《次韵周公谨见寄》赠别周必大。全诗以仙山隐者自比,表达了自己对仕途的超然、淡泊之情以及向往仙道的思想感情。
起首两句写自己深居山林,过着神仙般的生活。“空山”点出了环境,“学仙子”点明了身份和心境。“云扉不扃”,表明了其高洁脱俗的志趣。“度世”两句承上启下,由物及人,由自然过渡到社会;“蓬蓬随飘零”,则进一步抒发了自己超尘绝俗、随遇而安的胸怀。
后四句则通过咏物来表达自己对仕途的厌恶。“又如芬陀花”,“出火而青青”是说佛手花,即使放在烈火里也不会烧焦,比喻自己虽身处险境却能安然无恙。
这首诗以仙山隐士自比,表达了自己对仕途的厌恶之情。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将佛手花置于烈火之中仍然青翠欲滴的形象,来比喻自己虽然身处险境却能安然无恙的心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