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入千山去,真成万里行。
履霜常早驾,秉炬或宵征。
古驿怪藤合,荒陂群雁鸣。
客中常少睡,归梦若为成。
诗句释义
1 又入千山去,真成万里行: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再次深入进入群山之中,感觉自己仿佛已经行走了万里之遥。这里的“又”字可能暗示着诗人对这次旅程的重复或加深,而“真成万里行”则强调了这种旅行的距离感。
- 履霜常早驾,秉炬或宵征:这两句描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两个具体情形。“履霜常早驾”意味着即使在寒冷的霜降时节,诗人也会早早起床准备出发。“秉炬或宵征”则描绘了夜晚赶路的情景,手持火炬照亮前行的道路。
- 古驿怪藤合,荒陂群雁鸣:这两句描绘了旅途中的一个细节。古驿道上生长着奇特的藤草,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同时,诗人还听到了荒陂上的群雁鸣叫,增添了旅途的氛围。
- 客中常少睡,归梦若为成: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在异乡的生活状态。由于思乡之情,他常常难以入睡,导致晚上辗转反侧。而当夜深人静时,他的梦境往往被打断,使得归家的梦想难以实现。
译文
又踏入连绵的山脉之中,感觉自己已经行走了万里之遥。
早晨早早启程,手握火炬,夜晚也在路上奔波。
古驿道上生长着奇特的藤草,荒坡上群雁齐鸣。
旅居外地常常难以入眠,回家的梦总是难以成真。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真实感受和内心世界。首句“又入千山去,真成万里行”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的感慨和期待。接下来的四句进一步描绘了旅途中的具体情景,如早起出发、手持火炬、遇到奇特植物等,都充满了浓厚的旅途氛围。
结尾两句则将诗人的情感引向了更深的思考。“客中常少睡,归梦若为成”反映了诗人在外漂泊的无奈与辛酸,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家的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而深沉,既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与美丽,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