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在绍兴末,同趋行殿门。
方思寻宿好,忽已奉遗言。
诔行曲台议,饰终明主恩。
高皇旧朝士,今复几人存。
昔在绍兴末,同趋行殿门。
方思寻宿好,忽已奉遗言。
诔行曲台议,饰终明主恩。
高皇旧朝士,今复几人存。
诗句释义
- 昔在绍兴末:指诗人与程泰之尚书在绍兴末期共同经历的事情或情境。
- 同趋行殿门:一同前往皇帝的宫殿,行殿门指的是皇帝的寝宫门前。
- 方思寻宿好:心中想要寻找老朋友,宿好可能是指过去的朋友或熟人。
- 忽已奉遗言:突然之间听到了皇帝去世的消息,奉遗言可能是皇帝临终前的指示。
- 诔行曲台议:对死者进行哀悼,以及讨论关于行宫的议题,诔通常用于对死者表示哀悼和纪念,而行宫则是皇帝居住的地方。
- 饰终明主恩:用尽一切手段来装饰(美化)自己的葬礼,以显示自己一生受到君主的厚恩。
- 高皇旧朝士:指的是历史上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即“高皇”。
- 今复几人存:如今还有几位像高皇帝一样的朝中重臣存在。
译文注释
在绍兴末期,我与程泰之尚书曾一同前往皇帝的行殿门前,那时我们都渴望能够找到昔日的朋友们。然而命运多变,突然之间我们得知了皇帝逝世的消息,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让我们感到震惊和悲痛,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只能在悲伤中度过余生。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杨万里对于失去一位挚友的哀痛之情。诗中通过回忆两人共度的时光,展现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密切和相互支持。同时,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于未知未来的迷茫与恐惧。通过对皇帝遗言的哀悼和对行宫议题的讨论,诗人展现了他的智慧和才华。最后一句更是点出了诗人对未来的忧虑,表达了他对当前形势的担忧和不安。总的来说,这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佳作,既展现了个人情感,又反映了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