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淖停牛屋,风埃坐箦床。
绛人难讳老,楚客自嫌狂。
浪迹江湖大,回头日月长。
村村有饼饵,正可不赍粮。
【注释】
泥淖:泥泞的沼泽地。 停牛屋:喂牛的房屋。 风埃坐箦床:坐在竹席上,被风吹动灰尘飘散,形容旅途劳碌。 绛人:指老妇人,这里代指老妇人。 楚客:指诗人,这里自指。 浪迹:四处流浪。 江湖:指江河湖海,这里代指仕途。 饼饵:即饼,是面食的一种,多以面粉为原料,用油烙制成,有圆形和方形。 可不:不能不。
【赏析】
这是一首题壁诗,写于作者旅居他乡时。第一首写诗人在旅途中的情景,第二首写诗人对前途的忧虑与思考。前四句描写诗人在旅途中的情形,后六句抒发了诗人的感慨。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岁月易逝的感慨。
泥淖停牛屋,风埃坐箦床。
绛人难讳老,楚客自嫌狂。
浪迹江湖大,回头日月长。
村村有饼饵,正可不赍粮。
【译文】
泥泞的沼池边停下了牛车,被风吹起的尘雾使竹榻显得凌乱。
年老的老妇难以掩饰她的衰老,楚地的游子也感到自己过于轻狂。
四处游荡漂泊,感叹光阴飞逝;回头望去,时间已经很长很长。
沿途村庄里到处都能买到食物,所以没有必要携带干粮。
【鉴赏】
此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所作的两首诗歌。这组诗写于公元759年(唐肃宗上元元年)。当时,杜工部流寓蜀中,在四川一带过着颠沛流离的日子。这两首诗是他旅途中的感物抒怀之作,表现了杜甫晚年生活的艰苦及他对时世的不满与忧虑。
“泥淖”句:意思是说,我停在泥泞的水塘边,牛车上了粪车;被风吹起的尘埃使竹榻变得凌乱。“泥淖”是泥泞的沼池,水塘。“停牛屋”,指停驻牛车的屋子。“风埃”,这里指尘埃。“坐箦床”,坐在竹席上。“箦”是一种席子。“坐”,动词,意为坐着。“风埃坐箦床”,意思是说,被风吹起的尘埃使竹榻变得凌乱。“绛人”,这里指老妇人。“讳”,隐瞒。“难讳老”,意思是说,难以隐瞒自己的衰老。“楚客”,这里指杜甫。“自嫌狂”,意思是说,自己觉得过于轻狂而感到羞耻。“浪迹”,四处漂泊。“江湖”,江河湖海。“大”,这里是指广阔无际,无边无涯。“回望”,回顾。“日月长”,时光流逝之长。“饼饵”,即饼。“可”,能。“正可不”,意思是说,完全可以不必带干粮。
此诗开头两句写诗人行旅途中所见之景。诗人从泥泞的沼池旁停下了牛车,牛车又上了载粪的车;又被风吹得灰尘四溢,使竹榻变得零乱不堪。这两句是全诗的总领,写出了他奔波劳顿的情况。“绛人”,指老妇人,这里暗指老妇人难以掩饰她的衰老。“难讳老”,意思是说,难以隐瞒自己的老态。“楚客”,指杜甫本人,这里自指。“自嫌狂”,意思是说自己过于轻狂而感到羞耻。“浪迹江湖大,回头日月长”,“浪迹江湖大”,意思是说四处飘泊,无依无定;“回头日月长”则说明自己回顾往事,深感时光流逝之快。这两句是诗人对自己一生经历的回忆和慨叹。
第三句写诗人对前途的忧虑与思考,第四句写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村村有饼饵”,意思是说一路上到处都有卖饼饵的小摊贩;“可”,能。“正可不”,意思是说完全可以不必带干粮。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结,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所作的两首诗歌。这组诗写于公元759年(唐肃宗上元元年)。当时,杜甫流寓蜀中,在四川一带过着颠沛流离的日子。这两首诗是他旅途中的感物抒怀之作,表现了杜甫晚年生活的艰苦及他对时世的不满与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