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首返吾乡,功名罢激昂。
扫除魔眷属,砭熨病膏肓。
老圃勤供菜,蛮童解炷香。
黄昏那用问,且喜日舒长。
【注释】
返吾乡:返回故乡。
功名罢激昂:功名不再像年轻时那样意气风发。
魔眷属:指疾病缠身。
砭熨病膏肓:用针石治疗,比喻医术高明。砭,针石;熨,热熨。
老圃勤供菜:年迈的园丁勤快地供给蔬菜。
蛮童解炷香:少数民族的孩子懂得点燃熏香料来驱赶蚊虫。
黄昏那用问:傍晚的时候不用问了。
【赏析】
《村舍杂兴》是诗人晚年归隐田园后所作的五首七言绝句,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安于贫贱的闲适情怀。
第一首:“白首返吾乡,功名罢激昂。”诗人说“白首”回归故乡,不再为名利所激动。这里“白首”,即指老年。“功名”是古代士人仕宦的最高理想,这里诗人用“白首”与“功名”作对比,表明他已看透了功名富贵的虚妄和短暂,从而表现出一种归隐山林、淡泊明志的心境。诗中的“白首”,并非实指年老,而是借指自己一生追求功名的辛酸历程。
第二首:“扫除魔眷属,砭熨病膏肓。”诗人说,要扫去身上的邪念(魔眷),医治身体上的毛病(病膏肓)。这里的“魔”和“膏肓”,分别借指精神上的邪念和身体上的疾病,而“扫除”和“砭熨”则是治疗的方法。“扫”“医”两个动词,一前一后,形成了强烈的音韵效果,也显示了诗人从精神到肉体都彻底摆脱了束缚,获得了彻底的解放。
第三首:“老圃勤供菜,蛮童解炷香。”“老圃”指老人,诗人在园中种菜,自食其力。“蛮童”指少数民族的孩子,他们懂得点燃熏香驱除蚊虫。“炷香”是一种熏香方法,即将燃着的小木块插在香管里燃烧。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安于清贫的生活,也表现了他对少数民族孩子的喜爱之情。
第四首:“黄昏那用问,且喜日舒长。”“黄昏”在这里是时间概念,表示太阳落山的时候。“用问”是不用问的意思。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到了晚上,也不用去关心什么了。“且喜日舒长”意思是说现在太阳还大,日子过得还长。这里的“日”是指阳光,而“舒长”则是指阳光明媚。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满足和愉悦之情。
第五首:“村居乐事足相忘,野径荒苔满布香。”“村居乐事”指农村的安乐生活,“野径荒苔满布香”则形容乡村小路两旁生长着野花野草,散发出诱人的芳香。这里的“村居”指的是诗人隐居的地方,而“野径”则是指通往诗人家的小道。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在农村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大自然的美好景致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