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俗嫌林浅,安贫觉屋宽。
地炉烧葑火,土榻藉蒲团。
稚子夸藜糁,高僧辍芋残。
霜寒固难出,不怕笑蹒跚。

【注释】

  1. 秋冬之交:秋季和冬季的交接。
  2. 林浅:树林不深。
  3. 屋宽:房屋宽敞。
  4. 地炉:地下的火炉,用来取暖。
  5. 葑(fēng)火:用葑草烧成的火。
  6. 土榻:用土块搭建的床榻。
  7. 藉蒲团:垫在草席上。
  8. 稚子:小孩。
  9. 藜糁(lísǎn):野菜,指藜藿。
  10. 芋残:芋头吃剩的。
  11. 霜寒:寒冷的天气。
  12. 蹒跚:走路不稳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写农家生活的诗。诗人通过描写自己隐居山林、躬耕自食的生活,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全诗语言朴实,意境幽远,充满了田园诗特有的韵味。
    首联“避俗嫌林浅,安贫觉屋宽”,诗人以平淡的语言写出了自己对自然的亲近和对世俗的远离,表现出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自然的生活态度。颔联“地炉烧葑火,土榻藉蒲团”进一步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的生活情景。地炉是古人用来取暖的工具,而作者却把它用来烧火煮茶,显示出他的俭朴和节俭。蒲团是古代僧人打坐修行用的垫子,而作者却在土榻上铺上蒲团,显示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颈联“稚子夸藜糁,高僧辍芋残”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孩子喜欢吃藜藿,而高僧却把剩下的芋头扔掉,显示出他们的不同生活观念。尾联“霜寒固难出,不怕笑蹒跚”则表达了诗人面对严寒依然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他虽然担心寒冷的天气会让他无法外出,但仍然毫不在意地笑着前行,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品质。
    这首诗通过对隐居山林的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执着追求。同时,诗人的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泊名利、追求自然的生活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