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扶携返故乡,欣然击壤咏陶唐。
墓前自誓宁非隘,泽畔行吟未免狂。
雨润北窗看洗竹,霜清南陌课剶桑。
秋毫何者非君赐,回首修门敢遽忘。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阅读诗作,理解其意思,在此基础上,结合作者的生平及创作背景等来进行分析。本题中,第一句“父子扶携返故乡,欣然击壤咏陶唐。”意思是:父子二人携手返回故乡,高兴地击着土块唱起《击壤歌》。《击壤歌》相传为舜时所作,歌词大意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这里指代的是《击壤歌》。第二句“墓前自誓宁非隘,泽畔行吟未免狂。”意思是:在墓地之前自誓,难道不是过于狭隘了么?在江边行走吟诵,未免也太狂放了吧。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的赞美之情。第三句“雨润北窗看洗竹,霜清南陌课桑蚕。”意思是:在北窗下看着竹子被雨水滋润着,在南门外教桑农们收割桑叶。第四句“秋毫何者非君赐,回首修门敢遽忘。”意思是:秋天的毫毛都是您的恩赐,回头再经过那扇门时,怎么可以轻易地把它忘记呢?这四句表现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赏析诗句是鉴赏诗歌语言的重要方法之一,考生要掌握赏析诗句的基本内容和步骤。
【答案】
译文:
父子二人携手回到故乡,高兴地击着土块唱起了《击壤歌》。在墓地之前自誓,难道不是太过狭隘了吗?在江边行走吟诵,难道也太狂放了么?
雨润北窗看洗竹,霜清南陌课桑蚕。
秋毫何者非君赐,回首修门敢遽忘。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送别儿子时,首先回顾了自己与孩子一起回乡的情景,然后表达了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最后以陶渊明的诗句作为结尾,表示自己不会忘记这段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