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辔江皋送夕晖,谁家井臼映荆扉。
隔篱犬吠窥人过,满箔蚕饥待叶归。
世态十年看烂熟,家山万里梦依稀。
躬耕本是英雄事,老死南阳未必非。

诗中描述了纵辔江皋、谁家井臼、隔篱犬吠等内容,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其具体阐述如下:

  1. 纵辔江皋送夕晖:“纵辔江皋”意味着放开缰绳在江边驰骋,这里的“江皋”指的是长江岸边或者江河的岸边,暗示着诗人在傍晚时分,独自骑马沿着江边前行,送别夕阳。这种场景通常象征着对过去时光的怀念或对未知未来的恐惧与期待。

  2. 谁家井臼映荆扉:“谁家井臼映荆扉”反映了诗人观察到的一个宁静而普通的农家生活场景。在这里,“荆扉”是荆条编成的门,用以形容简陋而朴实的住所。这句通过对比反映出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展现了一种与世无争的田园风光。

  3. 隔篱犬吠窥人过:诗人描述的情景是“隔篱犬吠”,这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乡村狗叫声,而是带有某种警告或警觉性的意味。这样的细节描写增添了诗歌的真实感和紧迫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乡村生活的质朴与真实。

  4. 满箔蚕饥待叶归:“满箔蚕饥待叶归”则描绘了一个更加动态的场景。这里的“蚕饥”指的是养蚕过程中的桑叶不足导致蚕饥饿,形象地表现了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同时,“待叶归”表达了对丰收的期待和对自然循环的依赖。

  5. 世态十年看烂熟:这句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和批判。用十年的时间来观察世事的变化,并发现这些变化已变得熟悉且不再新鲜,揭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带来的无奈与悲哀。

  6. 老死南阳未必非:最后一句“老死南阳未必非”,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即使终将归于尘土,也并非全然不是好事。这里可能暗含了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即生命的终结并非终点,反而可能是另一种形式的开始。

这首诗不仅是对田园生活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思的一种体现。它通过对日常景象的细腻描绘,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社会及人生的深刻感悟,展现出一种超越尘世纷扰、追求心灵自由的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