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斋寂寂似禅寮,卧数更筹觉夜遥。
帐外残灯欺不寐,梁间栖燕伴无聊。
江湖蹭蹬朱颜改,忧患侵凌壮志消。
挂旆天山少年事,此身终负圣明朝。
【注释】
小斋:书房。禅寮:佛寺,僧人所住之处。卧数更筹:躺在床上数着更漏计时。觉夜遥:感到夜已经很深了。帐外残灯欺不寐:帐外的残灯在暗中闪烁,似乎在欺侮人无法入眠。梁间栖燕伴无聊:燕子飞过梁间,陪伴着我的孤独和无聊。江湖蹭蹬:仕途不顺。朱颜改:红润的面庞因忧虑而憔悴。忧患侵凌:忧思纷扰侵袭。壮志消:壮志被消磨殆尽。挂旆天山:悬挂着军旗,表示出征。此身终负圣明朝:我这一生终将辜负圣明天子的期望。
【赏析】
《夜赋》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元年(742)秋。诗中写诗人夜不能寐的苦楚,以及由此产生的对朝廷、对国家、对人民的深切忧虑。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感情真挚深沉,意境苍凉悲壮。诗的前四句写诗人在书房内辗转反侧,难以成眠的情景。后八句写诗人因长期受谗言诽谤而身心俱伤,忧念国事,愁肠百结,以致白发早生,壮志难酬,只能挂起军旗,去征伐边远的天山。
首联“小斋寂寂似禅寮”,以“小斋”与“禅寮”相对比,写出书房幽静的环境;“寂寂”二字既形容环境,也烘托诗人的心情,表明诗人此时正沉浸在深深的沉思之中。“卧数更筹觉夜遥”一句承上启下,由静转向动,写诗人在寂静的环境中辗转反侧,难以成眠。“卧数更筹”是说诗人躺在床上,数着更漏计时。这里用“卧”字,说明诗人是在室内辗转反侧。“觉夜遥”是说诗人辗转反侧的时间很长,以至于觉得夜已经很晚了。“帐外残灯欺不寐”一句承上启下,由动转静,写诗人辗转反侧后,终于入睡了。这两句通过诗人的所见所感,表现诗人内心的苦闷和焦虑。
颔联“帐外残灯欺不寐,梁间栖燕伴无聊”,紧接上文“觉夜遥”而来,写诗人在睡梦中被残灯的微弱光芒惊醒,又看到梁间的燕子在飞翔。“栖燕伴无聊”,进一步写诗人因孤寂无聊而感到烦恼。这两句通过诗人梦中所见所闻,表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江湖蹭蹬朱颜改”,这句是说,由于官场失意,我那红润的面庞已经被愁苦折磨得憔悴不堪了。“朱颜改”是说自己因为忧愁而改变了容貌,脸上失去了往日的红润之色。这两句通过诗人的内心独白,表达了他对官场失意的感慨和哀怨。“忧患侵凌壮志消”一句则是说,由于长期的忧患困扰,我的壮志已经被消磨殆尽了。这一句通过诗人的内心独白,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无奈。
颈联“挂旆天山少年事,此身终负圣明朝”,承接上文“朱颜改”而来,写诗人挂起军旗,准备出征天山。这两句通过诗人的行动来表达他的豪情壮志和对国家的忠诚。“挂旆”是挂起军旗的意思。“天山”是指边疆地区,也代指国家。“少年事”是说他年轻时就立志报效祖国,为国家效力。“此身终负圣明朝”是说,他最终还是辜负了圣明天子的厚望,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这一句通过诗人的内心独白,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无奈。
尾联“挂旆天山少年事,此身终负圣明朝”两句总结全诗,点出题中之“夜”,并暗寓自己心志之高远。“此身终负圣明朝”是说,我最终还是辜负了圣明天子的恩赐和信任,没有能够为国家效力。这一句通过诗人的自我反思,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无奈。尾联两句既是对前文的回忆和总结,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期许和展望。它既展现了诗人豪迈的情怀和坚定的信念,也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