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飞尽见青天,拄杖闲拈瘦倚肩。
渐喜绿秧分䆉稏,又看画柱坼秋千。
鸡豚杂遝祈蚕社,鼓笛喧哗竞渡船。
惟有此翁无一事,闭门赢得日高眠。
【注释】
欲尽:接近结束。
自娱:自我欣赏。
䆉稏:嫩苗。
画柱:柱子上的装饰。
鸡豚:祭品。指祭祀活动。
杂遝:繁多。
鼓笛:击鼓和吹笛。
争渡船:争先恐后地渡河。
无一事:没有事情做。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农家春日田园风光的小诗,诗人在春天来临之际,来到乡下,看到农家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不禁写下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田园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和生活的喜悦。
首句“浮云飞尽见青天”描绘了天空中的浮云逐渐消失,露出晴朗的蓝天的情景。这里运用了“浮云飞尽”这个意象,形象地表达了春天的到来和天气的变化。同时,“见青天”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豁然开朗。
次句“拄杖闲拈瘦倚肩”,描绘了诗人手持拐杖,悠闲地站在田埂边,倚靠在瘦弱的肩膀上的情景。这里的“拄杖”和“闲拈”两个动作,都表现出了诗人在乡村生活中的悠闲和自在。
接下来的句子“渐喜绿秧分䆉稏,又看画柱坼秋千”,描绘了农民们辛勤劳作,将嫩绿色的秧苗分给各家各户的情景,以及他们用画柱作为秋千的场景。这里的“绿秧”和“画柱”两个元素,都与农耕活动紧密相关,体现了农民们的生活状态。
最后两句“鸡豚杂遝祈蚕社,鼓笛喧哗竞渡船”,描绘了农家热闹的祭祀活动,以及人们欢聚一堂、庆祝丰收的场景。这里的“鸡豚”和“鼓笛”两个元素,都与农业活动相关联,体现了农村的风俗和传统。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来临之际,农民们忙碌的身影和丰收的喜悦。诗人通过描绘农家的日常生活,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同时,诗歌也反映了农民们在现代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引发读者对农村发展和社会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