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凭小竖立柴门,残角疏钟欲断魂。
伤雁养翎依荻浦,渡牛浮鼻望烟村。
壮心已觉随年往,孤学何由与俗论。
数点雨声催返舍,小窗灯火对壶飧。
晚立
倦凭小竖立柴门,残角疏钟欲断魂。
伤雁养翎依荻浦,渡牛浮鼻望烟村。
壮心已觉随年往,孤学何由与俗论。
数点雨声催返舍,小窗灯火对壶飧。
注释:
- 疲倦地靠着仆人(小竖)站在柴门旁,残旧的钟声仿佛要切断人的灵魂。
- 受伤的大雁在芦苇丛中筑巢喂养羽毛,渡水的耕牛浮着鼻子望着烟雾笼罩的小村庄。
- 壮志豪情已经随着岁月流逝而消磨了,我的学问如何与世俗之人讨论?
- 几点细雨声催促我返回住所,小窗户前点亮的灯火映照着壶中的酒食。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功名无成和孤独生活的感慨。
第一句“倦凭小竖立柴门”,描绘了诗人疲倦地靠在仆人身边,站立在柴门旁的情景。这一句通过“倦”字表达了诗人的疲惫和无奈,暗示了他的内心空虚和迷茫。
第二句“残角疏钟欲断魂”,描绘了残破的钟声如同哀嚎般令人心痛,诗人仿佛因此感到灵魂都要被撕裂一般。这里运用了拟人化手法,将声音人格化为能引起人们情感共鸣的存在,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第三、四句“伤雁养翎依荻浦,渡牛浮鼻望烟村”,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受。大雁在芦苇丛中筑巢喂养羽毛,渡水的耕牛浮着鼻子望着烟雾笼罩的小村庄。这些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同时也反映出他的孤独和无助。
第五、六句“壮心已觉随年往,孤学何由与俗论”,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学问的追求。虽然壮志豪情已经被岁月消磨,但他仍然坚持着自己的学问追求,不愿意与世俗之人争论。这里强调了诗人对于自己理想和信仰的坚守,同时也揭示了他内心的矛盾和痛苦。
最后一句“数点雨声催返舍,小窗灯火对壶飧”,描绘了诗人听到雨声后回到小屋的情景。雨滴的声音如同催促他归去的信号,小窗户前点亮的灯火映照着壶中的酒食,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温馨的氛围。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生感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功名无成的感慨以及对孤独生活的无奈和坚守。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美景和人类精神世界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