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戎虚上策,治疾阙全功。
安得如神禹,常行无事中。

【解析】

此诗首联写御戎虚上策,治疾阙全功。颔联写安得如神禹,常行无事中。颈联写“我”在静处,不闻车马喧阗之声,但见流水潺潺、风声萧瑟、鹤鸣清幽、松韵悠悠。尾联写“我”对自然之美的感受与欣赏。全诗以抒情为主,兼及议论。前两联抒发了“我”对现实社会现实的不满,后两联抒发了“我”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此诗意境高远,情致深远,语言质朴自然,清新淡雅。

【答案】

译文:

朝廷之上,虚有其名而不施用良策,治国之道本就缺少成效。如何能像大禹那样,总是处于无为而治的境界呢?

注释:

①御戎:指驾驭兵马。上策:好计策。②治疾(zhì jié)阙(quē)全功:治疗小病,也未能治好根本的毛病,形容治国没有实效。③如神禹:比喻禹治理水患,使民安居乐业。④无事:无所事事;恬淡闲适。⑤我:诗人自谓。⑥静处:指隐居山林的地方。⑦车马喧阗:车马往来喧嚣的声音。⑧流水潺潺:形容溪涧水流的声音。⑨萧瑟(sè):形容风吹草木的声音。⑩清幽:清静幽雅。

赏析:

此诗开篇即说朝廷之上,虚有其名而不施用良策,治国之道本就缺少实效。这两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作者意在表达对当时统治者只注重政治上的花言巧语,而不关心百姓生活,导致国家无法治理的强烈不满和批判。接着诗人又提出“如神禹”,以大禹治水的例子来表明只有做到“常行无事中”才能实现真正的治理。这是诗人对理想的治国之道的向往和追求。

然而诗人并未满足于此,他进一步指出,如果能做到像大禹一样,总是处于无为而治的境界,那么国家的治理将更加完美。这里的“我”已经超越了一个普通百姓的身份,成为了一个有理想、有能力、有大智慧的人。他的这种理想化的社会状态,实际上是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批判和无情讽刺。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自己隐居山林生活的描述和感慨。这里,“我”不再是那个关注国事的“我”,而是一个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自在的隐逸者。这里的“静处”并非简单的隐居,而是对人生的一种超然物外的理解和领悟。“车马喧阗”与“流水潺潺”、“萧瑟”与“清幽”的对比,更突出了“我”内心的宁静与淡然。这种宁静不是表面的宁静,而是在内心深处经过思考和沉淀后得到的平静与安宁。这种宁静与淡然,正是诗人追求的理想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