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碑立崔嵬上,待制诗题杳霭间。
人天八万四千塔,便合推为第一山。
这首诗是作者游育王山明月堂时所作,表达了他对于这座山的崇敬之情。
第一首:“翰林碑立崔嵬上,待制诗题杳霭间。”
注释:翰林碑立在山的高处,待制诗题在山的云雾中。
赏析:翰林碑是古代帝王用来表彰功臣的石碑,而待制则是指皇帝的侍从,他们经常在山林之间吟诗作赋,因此这里的翰林碑和待制诗都是对山的赞美。诗人站在山的最高处,俯瞰着这座山,感受到了它的雄伟。同时,他看到了山下的云雾缭绕,仿佛是一片仙境。他不禁想起了那些曾在山中吟诗作赋的侍从们,他们用诗歌描绘了山的美丽,使得这座山更加神圣不可侵犯。
第二首:“人天八万四千塔,便合推为第一山。”
注释:山上有八万四千座塔,因此它应该被推选为第一山。
赏析:这句话的意思是,山上的塔数以万计,因此它应该被推选为第一座山。这里的“人天”指的是人间与天堂,“八万四千塔”则是指山上的塔数。诗人将这座山比喻为人间的天堂,认为它应该被尊为第一座山。
第三首:“一峰插地势如劈,万壑争流声若雷。”
注释:一峰插入地面,形势如同被劈开;万壑争流,声音犹如雷鸣。
赏析:这句话描绘了山的壮丽景色。一峰插入地面,高耸入云,气势磅礴;万壑争流,水流湍急,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这些景象都展现了山的雄伟和壮丽,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