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盛衰谁得知,惠陵烟草掩柴扉。
陵边人家丛竹里,灯火喧呼迎妇归。

【注释】

杂咏四首:唐代诗人白居易有一组七绝,每句都以七个字构成,共四句,内容涉及世事、人情、物态等,是一组反映社会生活的诗。此组诗写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冬末,时白居易任苏州刺史。

惠陵:指唐玄宗李隆基的陵墓——泰陵。

柴扉:篱门。

丛竹:竹林。

喧呼:大声呼喊。

归:回家了。

【译文】

世间事兴衰谁又知晓?只有泰陵边的人家知道。

在丛竹之中,有个小院,灯火通明迎接妻子归来。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泰陵附近农家热闹景象的诗。

开头两句,诗人由眼前的泰陵,联想到历史沧桑,感慨万千;但诗人并没有直抒己见,而是从“烟火”写起,用“谁得知”一问,把读者引入一个广阔的时空背景。接着写烟雨中的泰陵掩映着一座篱门,而篱门之后,却是一片竹林和灯火辉煌的庭院。这一句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意味深长。它既写出了泰陵附近的环境,也烘托出泰陵附近的宁静气氛。“烟火”二字,点出了诗人对世事的关注和思索,也引出了下文中农家的喧闹场面。

诗人描写的是泰陵附近一家农家热闹的场景。诗人通过“喧呼”一词,表现了农家人的热情奔放和欢乐情绪;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于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更具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