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落无人佐客庖,庾郎三九困讥嘲。
此行忽似蟆津路,自候风炉煮小巢。

【注释】

巢菜:即荠菜。

三九:冬至日,即阳历12月21日至23日。

蟆津路:蛤蟆津渡口。相传汉光武帝刘秀曾在此渡过黄河。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除夕之夜,为友人赋诗助兴。诗中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切之情。

首联点出“客庖”二字,说明此时正是宰杀牲口的时候,而作者却闲坐家中。“冷落无人佐客庖”,既写出了当时的情况,也为后两句作铺垫。“庾郎三九困讥嘲”,庾信(字子山)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宫体诗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以才名著称于世,但在政治上屡遭贬谪,最后死于乱军中,年仅四十九岁。这里用庾信来比喻友人,意谓友人在除夕之夜,因被讥讽嘲笑而感到十分苦闷。

颔联写除夕之夜,作者忽然想起自己曾经度过的一段往事。据《晋书·王浑传》载,王敦谋反时,王浑曾与桓温共谋讨之。当时桓温正驻军在京口,王敦派使者到京口,向王浑索要女儿,以作为人质。王浑不答应,使者说:“王文度的女儿,有梅花数枝,愿意送给你。”王浑便将女儿嫁给了使者的儿子。后来,当王敦兵败被诛,王浑的女儿也被桓温杀害时,王浑感慨万分地说:“当年我拒绝桓家的求婚,如今他们竟然将我的女儿杀害!”于是写下了这首《恨赋》。

这一往事,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当他想到除夕之夜时,不禁想起了这段往事,而感叹道:“此行忽似蛤蟆津路,自候风炉煮小巢。”意思是:这次来到京城,就像当年王浑赴京口一样;如今除夕之夜,又如同当年王浑拒婚的日子。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两个典故,一方面表明了他在除夕之夜思念家乡的心情;另一方面也暗示了他对朝廷的不满情绪。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联想,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之情,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同时,诗歌语言简练、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