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又向镜中行,小草清诗取次成。
放逐尚非馀子比,清风明月入台评。
【注释】:
- 扁舟又向镜中行:扁舟,即小船;镜中行,比喻在诗的天地里航行。
- 小草清诗取次成:小草,比喻诗人的诗作;清诗,指清新、质朴的诗歌。
- 放逐尚非馀子比:放逐,指诗人被贬官后的处境;馀子,泛指其他人。
- 清风明月入台评:清风明月,形容美好的环境;台评,比喻对诗文的评价。
【译文】:
十年间诗人两次受到贬官之罚,虽然罪行多得数不清,但诗人却以写诗为乐事。诗人回到山中后,用“风月”来命名自己的小屋,并且写了两首绝句。
- 扁舟又向镜中行:诗人乘坐着小船,在镜子里寻找自己的足迹。这里的“镜中行”,比喻诗人在诗歌的世界中自由地航行。
- 小草清诗取次成:这里的“小草”,象征着诗人的诗歌如同小草一样,朴实无华;而“清诗”,则是指诗歌的清新、质朴。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诗人的诗歌就像小草一样,自然、朴实,无需过多修饰。
- 放逐尚非馀子比:这里的“放逐”,指的是诗人被贬官后的处境;而“馀子”,则泛指其他人。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虽然诗人被贬官,但他的诗歌却无人能及。
- 清风明月入台评:这里的“清风明月”,形容美好的环境;而“台评”,比喻对诗文的评价。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诗人的诗歌如同清风明月一般,能够进入人们的心中,得到人们的认可和赞赏。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山林时的作品,表现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自信。诗人用“扁舟又向镜中行”来形容自己在诗歌中的探索和追求;他用“小草清诗取次成”来表达自己诗歌的质朴和自然;用“放逐尚非馀子比”来显示他诗歌的独特魅力;用“清风明月入台评”来描绘诗歌给人带来的美好感受。整首诗充满了诗人对诗歌的热爱和执着,以及对生活的淡然和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