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听百舌语帘栊,已是新春不是冬。
堪叹老来如许病,正令无病亦无悰。
【注释】
卧听(听:动词,躺着听)百舌(百舌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小鸟。语(说):动词,这里指发出声音。帘栊(lóngrónɡ):门的上部装饰,即“风铃”。新春:新年。无病:没有生病。悰(quèn):欢乐。
【赏析】
这首诗写于元丰三年(1080)十二月九日,诗人在徐州任上。诗人当时已经六十九岁高龄,他以自己年老多病而心情不佳为由,向朝廷请了个长假。本诗即作于此时。
首句写诗人躺在床上听到百舌鸟在帘栊间啼叫,感到春已来到。“百舌”是诗人喜爱的鸟名,所以诗人听了很高兴。“已是新春不是冬”,说明春天真的来了,诗人高兴起来。但第二句却一转,说春天来了,但诗人却病了。这和前一句形成鲜明的对比,使读者产生疑惑:为什么春天到了,你还要请假?其实,这是诗人故意说的。因为这时诗人确实生病了。“堪叹老来如许病”,是说人老了就难免生病。“正令无病亦无悰(qùn,快乐),”说明即使不生病,也不高兴。
这首小诗,表面上看似闲淡,实际上是诗人对现实不满情绪的一种表现。
此诗语言浅近自然,直抒胸臆,不加雕琢,不事藻饰。全诗四句,每句五个字,节奏平仄均齐。起首两句写听觉感受;第三、四句写视觉感受与内心感慨。这种写法既符合诗歌创作的一般规律,又显示了作者的艺术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