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船鼓吹载凉州,不到三更枉出游。
忽有歌声出霄汉,谁家开宴五云楼。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各个选项的内容进行辨析,同时要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
(1)“画船鼓吹载凉州,不到三更枉出游”,前两句是写游人的盛况。这两句的意思是:彩绘的船只,奏响了音乐,载着凉州的人们来游赏,直到半夜还没有回去。“画船”和“鼓吹”都是点明游湖的人乘坐的是装饰华丽的画船。“鼓吹”,古代乐器,有铜制的锣、鼓和木制的笙、笛等。“凉州”,古郡名,今甘肃武威县,在今甘肃省西部。这里借指游乐之所。后两句是说:到半夜时分,才乘舟归去。诗人以夸张手法,写出了游人兴致高昂,通宵达旦。
(2)“忽有歌声出霄汉,谁家开宴五云楼”意思是:忽然有人唱起歌来,歌声从天上传来,是谁家的宴会在五云楼上?“歌声”指的是游人的歌声,“霄汉”即“天空”“高空”,指天穹。这句诗写的是游人在月光之下尽情歌唱的情景。这两句诗是说:忽然之间有人唱歌,歌声从天上传来,是谁家的宴会在五云楼上?
(3)“谁家”二句是写歌声之高远飘渺。“谁家”即“谁的人家”,意谓谁家开宴设乐。“五云楼”指天上宫殿,这里代指宴会之地,即天上宫阙中的华堂。“谁家开宴”一句,既表明宴会地点的神奇,又暗示了诗人对宴会者身份的猜测。
【答案】
(1)画船鼓吹载凉州,不到三更枉出游。(“画船”“鼓吹”都是点明游湖的人乘坐的是装饰华丽的画船;“枉”,徒然,白白地;“游人”指游湖的人们)
(2)忽有歌声出霄汉,谁家开宴五云楼。(“忽有”“霄汉”都指天上,“谁家开宴”是说谁家的宴会在五云楼上)
(3)译文:画船中吹起了悠扬的音乐,载着凉州的百姓们来到江心游览,直到深夜还没有返回。(“画船”“鼓吹”“载”都是点明游湖的人乘坐的是装饰华丽的画船;“凉州”即“凉州州”,指游湖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西湖七月半》所作的序言。作者在序言中叙述了当年与友人在杭州西湖游玩时的情况。首句“画船鼓吹载凉州,不到三更枉出游”,描绘了一幅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的画面——彩绘的船只,奏响了音乐,载着凉州的人们来游赏,直到半夜还没有回去。次句“忽有歌声出霄汉,谁家开宴五云楼”,则是突然之间有人唱歌,歌声从天上传来,是谁家的宴会在五云楼上?
第三句“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说月亮在云层中像一面镜子一样映照出来,云彩缭绕着如同结满了海楼。第四句“望穿秋水不尽头,离愁渐无穷”。意思是看不够这秋天的景色,离别的愁绪也无穷尽。第五句“画船载酒西湖好,三秋桂子香风举”,是说西湖上的游船载着美酒,秋天的桂花散发出阵阵香气。第六句话“欲向荷花深处行,水面清圆荷叶圆”,意思是说想要走到荷花盛开的地方,但是水面太清澈圆滑,连荷叶也显得那么圆润可爱。
第七句子“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这是说菰蒲生长得无边无际,湖水广阔而平静,荷花夜晚开放散发出迷人的香气。第八句子“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潮落西陵渡头”,意思是说渔夫的渔船晚上唱着歌,回响在彭蠡湖边空荡荡的湖面上。到了第九句子“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说荷叶无边无际,一片青翠的颜色,荷花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鲜艳。第十句子“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意思是说透明的珠帘被风吹动,微风吹拂着花架,满架的蔷薇散发着阵阵清香。第十一句子“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意思是说最喜欢西湖东边的美景,绿树成荫的小道上白沙铺就。第十二句子“谁知短短徐洲路,一系黄鹂35曲桥西”,意思是说谁知道那短短的徐州路,黄鹂鸣叫的声音就在桥西边。第十三句子“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意思是二十四桥依然存在,波涛在动荡,冷冷的月光洒在湖面,没有声音。最后十四句子“重游定欲寻陈迹, 犹怨春风多薄情”,意思是说如果再去游览定想寻找那些遗迹,还抱怨春风太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