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室东迁岁月赊,两京漠漠暗胡沙。
绣床倦倚人何在,风雨漫山夜合花。

【注释】

1.绣床:绣花的床。

2.倦倚:因疲倦而靠倚着。

3.绿带髻鬟低:用绿色的丝带束起发髻,形容妇女的装束。

4.辽阳:今辽宁辽阳市。

5.夜合花:又名合欢花,是一种植物。

6.赋:写诗。

7.山中多于茨棘:山里到处是茅草和荆棘。

8.不贵:不重视。

9.赋小诗:即作小诗。

【赏析】

《倦绣图·山中多于茨棘》,唐白居易《全唐诗》存其诗三卷,有“白香山”之称。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中描绘出一幅图画中的景物与画面上的人物形象。

开头两句:“王室东迁岁月赊,两京漠漠暗胡沙。”

“王室东迁”,指的是西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开始的西汉王朝对匈奴的战争。汉宣帝地节三年(前67年),汉朝将首都从长安迁徙到洛阳(称“东都”或“雒阳”),从此,长安就称为“西都”。这里所说的“王室”就是指西汉。“王室东迁岁月赊”,意指西汉王朝已经东迁了二十多年;“两京”,指长安和洛阳。这几句意思是说:西汉王朝已经东迁了二十多年,长安一带又处于一片荒漠之中,不见人烟。

接下来两句:“绣床倦倚人何在?风雨漫山夜合花。”

“绣床”,“绣”,指用彩线缝制。这里是指绣着彩色花纹的床。诗人在这里借指那些终日忙碌的人。“倦倚”,指因疲倦而倚靠着。这句是诗人看到自己终日辛苦劳作而无所事事,于是感叹道:整天忙着刺绣的人在哪里呢?我闲得无聊,只好靠在雨打风吹的地方,看那漫山遍野开着的夜合花。

最后两句是作者自问自答:“山中多于茨棘人殊不贵之为赋小诗以寄感叹也!”

“山中多于茨棘”,指的是山里的草丛和荆棘很多。“人殊不贵”,意指人们认为这些草和荆棘没有什么用。“为之赋小诗,以寄感叹”,意指作者写了一首小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慨。这首诗就是题于画上的《倦绣图》。

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感情真挚深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