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处士入都门,少室山人补谏垣。
毕竟只供千载笑,石封三品鹤乘轩。
【注释】
隐逸传:指《新唐书》中的《隐逸传》。隐逸,指隐居的人。
终南处士入都门:终南,山名;隐逸,指隐居的人。终南处士进入京城的城门。
少室山人补谏垣:少室山人,指王绩;补,担任;谏垣,皇宫内掌管起草诏令文书的官署。王绩被选任为宫苑署主事。
毕竟只供千载笑:终究只能让人在千百年后嘲笑。
石封三品鹤乘轩:被封为三品官的隐士骑着高飞的白鹤,坐在雕花的车子上。石封,指被封为三品官。三品,古代官职中的最高一级。
【赏析】
此诗作于初唐诗人王绩晚年,当时他年老辞官,隐于东山水际,过着清贫的生活。这首诗是他退归后的自娱之作,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富贵的超脱态度和隐逸生活的乐趣。全诗以“读《隐逸传》”开篇,点明题旨。首句写王绩隐退后,仍能受到朝廷的征召。次句用典,写王绩虽被召入京,但并未受重用。第三句直截了当地说:“王绩终将被人耻笑。”第四句则写诗人最终得到朝廷的重用。“毕竟”二字,道出王绩隐退与复出的矛盾心态。而“石封三品”、“鹤乘轩”等典故的运用,更是使这一矛盾心态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终南处士入都门”,起笔就写王绩隐退后仍能受到朝廷的征召。“终南”,指终南山,位于长安西北。据《太平御览》卷七二九引《拾遗记》所载,汉末张良居下邳(今江苏睢宁北),曾隐身于此山中。晋朝时,有人在此建别墅,世称“别墅”。因此这里泛指的是隐者居住的地方。“少室山人”,即王绩。“补谏垣”,即补任宫苑署主事之职。谏垣,指皇宫内掌管起草诏令文书的官署。据《新唐书·艺文志》记载,王绩著有文集三十卷,今散佚。他曾应举进士未中,于是隐居于河南缑山(今河南偃师西南)的草堂里,自号“东川先生”。
“毕竟是只供千载笑”,这一句是作者自语。“毕竟”,犹言终归、究竟。“只供”,仅能给后人留下。“千载笑”,指讥笑他的无能。这是全诗的核心,也是全诗的思想核心所在。《新唐书》本传谓王绩“性傲诞,不事生业”,“尤嗜酒,嗜饵松子,每大醉,则据胡床呼咏自歌”。他既不能为官,又不事生产,只是饮酒吟诗,过着闲适的生活。因此,作者在诗中以讥刺的口吻说出了“终南处士”一生的遭遇。“毕竟”,既是总结前意,又是引出下文;“只供”,既表明了自己的处境,又暗含了对统治者的讽刺;“千载笑”,表明了王绩一生的不幸和可悲。
“石封三品鹤乘轩”,这一句是说王绩终归得到朝廷的重用了。“石封”,指加封官职;“三品”,指高级官员的职位。“鹤乘轩”,指乘着高车,驾着白鹤。“石封”和“鹤乘轩”,都是形容官位很高的意思,也含有一种象征意义。据《旧唐书》卷五十九《儒学传》记载,贞观初年,唐太宗征聘天下贤才,并问他们是否愿意做官。房玄龄回答说:“愿效一官,不愿作公卿。”太宗称赞他说得好。可见,在唐代文人的观念中,能够做到“效一官,不愿作公卿”的贤士是值得尊敬的。而王绩却做到了这一点。所以当王绩被征召入京的时候,人们都很惊讶。据《旧唐书·王绩传》记载,当王绩被召入京时,“乡党以为喜,而绩独不为意,乃更著诗一章以见志”。所谓“见志”,就是表示自己的心情。王绩在这首《读<隐逸传>》中所写的心情,也就是这种“见志”之情。
此诗在结构上也很有特色。它先写王绩被召入京,接着写王绩终归得到朝廷的重用,最后写王绩隐退之后又受到人们的讥笑。这种结构虽然打破了传统诗歌的时空顺序,但却更突出地表现了诗人的感情变化和思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