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浸稽天日沸腾,九州人死若丘陵。
一朝财得居平土,峻宇雕墙已遽兴。
【注释】
巨浸:大水。稽:止。沸腾:形容波涛汹涌。人死若丘陵:《诗经.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这里指天下百姓都遭难了。一朝:一旦。财得:指财富获得。已遽兴:已经迅速地兴起。
【赏析】
《读夏书》,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以“读”字领起,从大水泛滥到人民生活困苦,再写一旦国家富强起来,就迅速建起了高楼大厦,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第一句:“巨浸稽天日沸腾,九州人死若丘陵。”意思是说,滔滔洪水像天空一样巨大,滚滚地冲向人间,淹没了大片土地,人们如同被埋葬在丘陵中一般死去。“巨浸稽天”,用夸张的手法来描写大水的浩大,极言其势。“稽”是“止”的意思,即“止于天”。这句诗的意思是,那巨大的洪水冲天而起,犹如太阳一样炽热,把大地都烤干了,使大地上的万物都无法生长,就像大地已被烧焦了一般。接着诗人用“九州人死若丘陵”来进一步强调洪水的巨大威力。这一句中,“人死”与“如丘陵”相对照,突出了灾难的严重性和普遍性。
第二句:“一朝财得居平土,峻宇雕墙已遽兴。”意思是说,当国家一旦有了财富,就可以建造房屋、修整城墙,一切都会迅速地发展起来。“一朝”表示时间很短。“财得”指获得了财富。“峻宇雕墙”中的“峻”、“雕”都是精心修饰的意思,指高大的建筑物和华丽的装饰。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国家一旦有了财富,就可以建造房屋、修整城墙,一切都将迅速发展。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苦难生活的同情和忧虑,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富强的期望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