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似匡庐老病僧,闭门一衲坐腾腾。
雨声惊断长安梦,惆怅西窗夜半灯。
【注释】
(1)匡庐:庐山别称。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老病僧:喻指诗人自己。匡庐,山高林密,景色幽雅,是佛教禅宗的发源地,所以常用“匡庐”来比喻人。
(2)腾腾:形容心烦意乱、不能安静的样子。
(3)长安梦:指诗人梦中所见的繁华景象。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唐朝的都城,诗人曾在这里生活过。
(4)惆怅西窗夜半灯:意思是说诗人因怀念故国而睡不着觉,只能看着西窗外的灯火发呆,感叹自己的不幸命运。
【赏析】
《杂书四首》是一组写景抒怀之作,作者以禅理入诗,抒发了他对人生和现实的深深感慨,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遗世独立的旷达胸襟。
其一开篇就点出自己像是一位老病僧人。“身似”,是说自己的身体像一位老病的僧人;“匡庐”,是指庐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也是中国山水画中常见的题材。用“匡庐”来比自己,说明自己的身世与庐山相似,有佛家那种超凡脱俗的气质。“匡庐老病僧”,既写出了自己的身世,又表明了自己心境。一个“老”字,写出了年老体衰之态,也暗示出自己一生坎坷的经历。一个“病”字,则写出了内心的悲凉与无奈。
接下来两句,写诗人闭门独坐的情景。“一衲”,即一件衣服,这里用来代指僧人的衣服;“腾腾”,形容心绪不宁、烦躁不安的样子。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诗人像一位老病僧人一样,关上门,坐在一把衣服上,心神不定、烦躁不安的样子。
第三句是说,雨声打断了诗人的梦境。这一句中,诗人把雨声与长安梦境联系起来,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辉煌岁月的回忆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无奈感伤。
最后一句写诗人因为无法入睡,只好看着西窗外的灯光发呆。这句中的“惆怅”一词,既写出了诗人的无奈和伤感,也表现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助。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他那种超然物外、遗世独立的旷达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