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源两名衲,筑阁扪星辰。
近山卧蜿蜒,远山高嶙峋。
朝看雨空蒙,暮揖云轮囷。
赋诗有宿诺,下语终未亲。
万法不孤起,请君作其因。
高挂四面窗,净扫一榻尘。
室中绝人声,门前谢车轮。
容我睡半日,两忘主与宾。
缓烧海南沉,细碾建溪春。
是间傥有句,可与屈宋邻。
诗如奋蛰龙,夭矫不受驯。
使可造次得,何异池中鳞。
世有扰龙手,愧我非其人。
诗不已就乎,着眼勿逡巡。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渊源两名衲,筑阁扪星辰。
  • “渊源”指的是佛教的深奥和源头。
  • “两名衲”意指两位僧人或修行者。
  • “筑阁扪星辰”形容建造了一座高阁楼,可以伸手触摸到星星。
  • 整体意思是建造了一座可以与星辰对话的高阁,体现了诗人对宗教修行的向往。
  1. 近山卧蜿蜒,远山高嶙峋。
  • “近山”和“远山”描述了不同距离的山脉。
  • “卧蜿蜒”和“高嶙峋”描绘了山脉形态的多样性和美丽。
  • 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受。
  1. 朝看雨空蒙,暮揖云轮囷。
  • “朝看雨空蒙”和“暮揖云轮囷”描述了早晚不同的天气变化。
  • 通过描述天空的变化,展现了大自然的变幻莫测和壮丽。
  • 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象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刻感悟。
  1. 赋诗有宿诺,下语终未亲。
  • “赋诗”意为创作诗歌。
  • “宿诺”指的是承诺。
  • “下语”即言辞表达。
  • 这句反映了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的认真态度和对完美表达的追求。
  1. 万法不孤起,请君作其因。
  • “万法”指所有事物和法则。
  • “不孤起”意味着一切法则都是独立而自足的。
  • “请君作其因”是邀请他人来理解这些法则的原因和本质。
  • 这句话展现了诗人对佛法深邃理解的自信和分享的愿望。
  1. 高挂四面窗,净扫一榻尘。
  • “高挂”指窗户设计的高度。
  • “四面窗”表示窗户的设计是四面都有的。
  • “净扫”指彻底清洁。
  • “一榻尘”意指床铺干净整洁无尘埃。
  • 这两句描述了房间内环境的优雅和舒适,以及诗人追求简朴生活的态度。
  1. 室中绝人声,门前谢车轮。
  • “室中”指的是房间内部。
  • “绝人声”意味着房间里没有嘈杂的声音。
  • “门前”指的是门的位置。
  • “谢车轮”意指避免车辆等嘈杂声音进入。
  •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安静生活环境的向往和珍视。
  1. 容我睡半日,两忘主与宾。
  • “容我”表示允许我。
  • “睡半日”指的是短暂的休息时间。
  • “两忘”意为忘记了主人和客人的区别。
  • 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于放松和自我修养的重视,以及对世俗纷扰的超脱。
  1. 缓烧海南沉,细碾建溪春。
  • “海南沉”可能是指某种茶或饮料。
  • “建溪春”指一种特定的茶种或饮品。
  • 这两句描绘了品饮过程的细节,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品味。
  1. 是间傥有句,可与屈宋邻。
  • “是间”指的是这里。
  • “倘有句”意为如果有好的诗句。
  • “屈宋”指的是古代楚国的两个著名的诗人屈原和宋玉。
  •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期待,希望能够创作出与屈原和宋玉相媲美的作品。
  1. 诗如奋蛰龙,夭矫不受驯。
  • “诗如”意指诗歌如同…一样。
  • “奋蛰龙”比喻诗歌具有生命力和活力。
  • “夭矫不受驯”意指诗歌不受拘束,自由发展。
  • 这句话强调了诗歌的创造力和独立性,表达了诗人对诗歌自由的赞美。
  1. 使可造次得,何异池中鳞。
  • “使可造次得”意指如果可以随意得到。
  • “池中鳞”比喻池中的鱼,意指容易获得的财富或机会。
  •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轻易得到之物的轻视,以及对真正价值的珍视。
  1. 世有扰龙手,愧我非其人。
  • “世有”意指世间存在。
  • “扰龙手”比喻能够扰乱或操控龙的人。
  • “愧我非其人”意指感到自己不够格或不适合。
  • 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自己能力的谦逊和自知之明。
  1. 诗不已就乎,着眼勿逡巡。
  • “就乎”意为追求或实现。
  • “着眼勿逡巡”意指不要犹豫不决,要果断行动。
  • 这句话鼓励诗人在追求诗歌艺术的道路上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