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发如枯菅,残齿如败屐。
取米煮薄糜,便足度晨夕。
欲知死远近,不必讯龟策。
四序忽已过,如数堠双只。
发装陌上亭,具食水边驿。
会当一日归,岂有终作客。
岁暮杂感四首
衰发如枯菅,残齿如败屐。
取米煮薄糜,便足度晨夕。
欲知死远近,不必讯龟策。
四序忽已过,如数堠双只。
翻译:
岁月已经走到了年末,我的年事已高,头发如同干枯的菅草,牙齿也像旧鞋一样破损。我每天只是简单地煮上一些稀薄的粥来充饥,这样我就能够满足一日三餐的需求,度过这个寒冷的冬日。我知道生命的长短,并不需要通过占卜或询问他人来决定。四季的变化迅速而短暂,就像道路上的标记一样,转眼间就消失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岁末时分的衰老与孤独。他的头发和牙齿都因为年老而变得稀疏和破损,但他却依然坚持每天煮粥来维持生活。诗人通过这样的细节,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无奈和对生命的感慨。同时,他也透露出对未来的担忧和对死亡的恐惧。
在诗中,“衰发如枯菅,残齿如败屐”这两句,诗人以枯菅和破屐为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他的年老体衰。而“取米煮薄糜,便足度晨夕”两句则展现了他的节俭和坚韧,即使生活条件艰苦,他也能找到满足自己的食物。这种对生活的执着和乐观,让人深感敬佩。
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满足。“欲知死远近,不必讯龟策”一句,透露出他对生死的深深思考。他认为,生命的长短并不取决于占卜或算命,而是取决于自己的行为和态度。这种超脱世俗的观念,让人不禁对他产生了敬意。
“四序忽已过,如数堠双只”这两句,诗人将四季的更迭与时间的流逝相比较,感叹时光的迅速和无常。这既是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也是对人生短暂的感慨。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生命的独特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