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蒙趣召,渡江当六月。
顾惭衰病躯,触热朝行阙。
君恩虽屡下,恐惧乞骸骨。
飘然返柴荆,所愧已黔突。
前年蒙趣召,渡江当六月。
注释:前年,指诗人被朝廷征召的时候,也就是诗人应诏入京的前一年。“趣召”,意为皇帝征召。“渡江”,指的是诗人被征召后,从家乡来到京城。“六月”是诗人被征召的时间。
顾惭衰病躯,触热朝行阙。
注释:诗人看到自己的身体已经衰老,心中感到惭愧。同时,由于天气炎热,他不得不一大早就出门去皇宫。“衰病躯”,指的是诗人身体已经衰老。“触热”,意为因为天气炎热而感到痛苦。“朝行阙”,指的是早上去皇宫。
君恩虽屡下,恐惧乞骸骨。
注释:虽然陛下的恩宠多次降临,但是诗人却害怕因此而获得更高的官职,所以只能选择请求退休。“屡次”,表示频繁的意思,这里是说陛下的恩宠多次降临。“乞骸骨”,意为请求退休。这里用“乞骸骨”来表示诗人对权力的追求。
飘然返柴荆,所愧已黔突。
注释:诗人回到家中后,感到有些羞愧,因为他知道自己已经获得了更高的官职。“飘然返”,意为回到自己家中。“柴荆”,指的是简陋的房间或小院。“黔突”,形容人贫穷、地位低下的样子。这里用“黔突”来形容诗人自己的地位不高。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被朝廷征召后,离开家乡前往京城时所创作的感怀之作。诗人通过描绘自己被朝廷征召的情景,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以及内心的矛盾和挣扎。诗中既有对朝廷的感恩戴德,又有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担忧;既有对权力的追求,又有对自身地位的不满。整首诗情感细腻,语言简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