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风声如潮,溪水色可染。
浮云时翳日,亦作雨数点。
行歌虽放浪,未至越绳检。
萧然茅三间,送老此山崦。

注释:

  1. 野风声如潮,溪水色可染。
    野风声如潮:形容秋风的声音像海浪一样汹涌,如同波浪起伏。
    溪水色可染:形容溪水的颜色鲜艳如画,可以描绘出来。
  2. 浮云时翳日,亦作雨数点。
    浮云时翳日:指天空中的云彩时而遮蔽太阳,形成乌云。
    亦作雨数点:指乌云密布,仿佛是下雨的征兆。
  3. 行歌虽放浪,未至越绳检。
    行歌虽放浪:意为行走时唱歌时心情畅快自由,没有拘束。
    未至越绳检:意思是还没有达到超越规矩的境界。越绳检意味着超越了正常的界限或约束。
  4. 萧然茅三间,送老此山崦。
    萧然茅三间:意指简陋的茅草房,给人一种孤寂、清贫的感觉。
    送老此山崦:意为在这里度过晚年的时光。崦,山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安康市境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秋天的山野中度过时光的景象,通过生动的景物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态度。
    首句“野风声如潮”,以“野风”为引子,形象地描绘了秋风的声音如同浪潮般汹涌澎湃,给人一种震撼感。这种声音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生机。
    次句“溪水色可染”,则转向了视觉上的描写,用“溪水”作为画面的主体,将清澈见底的溪水比喻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这里的“色可染”不仅形容了溪水的清澈,也暗示了它的美丽和纯净。
    接下来的两句“浮云时翳日,亦作雨数点”,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云层时而遮挡住阳光,仿佛雨水即将来临,给人一种变化无常的感觉。这种天气现象让人联想到人生的起伏不定,也许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更加珍惜与自然的亲近和内心的宁静。
    最后两句“行歌虽放浪,未至越绳检”,则是对前面诗句的总结和升华。虽然行走时自由自在地唱歌,但内心并没有完全摆脱世俗的束缚。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人生态度的思考。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载体,通过对秋风、溪水、浮云等元素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同时,诗中的语言简洁明了,情感丰富细腻,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上的启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