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谭名利者,耳若了不闻。
心乎平似水,身也懒于云。
眇眇居人世,骎骎过隙曛。
田园趣归去,风月谩平分。
有子万事足,一堂何足论。
还欣身有托,或谓寿无根。
静处安吾分,超然忘世纷。
炉薰祝万寿,持用答吾君。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诗的标题是什么,要求赏析哪些诗句等,其次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从题材、主题、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分析,最后还应赏析诗歌的情感。
“有谭名利者,耳若了不闻。”这句意思是:那些追逐名和利的人,耳朵就像聋了一样听不见。
“心乎平似水,身也懒于云。”这句意思是:心平静得象水一样,身体却懒得像云一样飘浮着。
“眇眇居人世,骎骎过隙曛。”这句意思是:渺小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匆匆地度过光阴。
“田园趣归去,风月谩平分。”“田园”指隐居之所;“趣”同趋,这里指向往。这两句意思是:田园风光是我所向往的地方,风月美景随便平分。
“有子万事足,一堂何足论。”“一”指门。这两句意思是:有了儿孙万事都满足了,家室大小还有什么值得讨论的?
“还欣身有托,或谓寿无根。”这两句意思是:高兴地说,我还有寄托,有人说我的寿命没有根基。
“静处安吾分,超然忘世纷。”“静处”指清静处所; “忘”,忘却。这两句意思是:安静下来,安定自己的处境,超脱世俗的纷扰而忘掉尘世间的一切。
“炉薰祝万寿,持用答吾君。”“炉熏”即香炉,古人常用香炉来焚香祭祀,以示虔诚。这两句意思是:在炉中点燃香烟祝愿万寿无疆,以此来报答君王。
【答案】
(1)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草堂作客期间写的一首七律。当时诗人已年过半百,仕途不顺,生活潦倒,心情烦乱不堪,于是便写下这首抒发其忧愤之情的小诗,以自解自慰。全篇以议论为主,夹杂抒情,情寓议论之中,表达了对人生苦短的感慨。
(2)译文:
追逐名利的人,耳朵如同聋了般听不见。心平如水的心境,身体懒散得像漂浮的云彩一样。渺小地活在人世间,匆匆地度过光阴。田园风光是我所向往的地方,风月美景随便平分。有了儿孙万事都满足了,家室大小还有什么值得讨论的?高兴地说,我还有寄托,有人说我的寿命没有根基。安静下来安定自己的处境,超脱世俗的纷扰而忘掉尘世间的一切。炉中燃起香烟祝愿万寿无疆,以此来报答君王。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四川成都草堂闲居时的生活感受,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体验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流露出一种消极避世的思想情绪。此诗首联写追名逐利者的虚度人生,颔联写诗人的恬淡情怀,颈联写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尾联写诗人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全诗感情真挚、意境高远。
全诗先叙事后抒情,叙事中见哲理,议论中含情趣。诗的首联叙事写景,为下文抒情蓄势:第二句写追逐名利的人,耳若了不闻;第三句写心平和如水,身懒于云;第四句写渺小之人活在世上,匆匆而过。这三句看似平淡无奇,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追求名利的人往往听不到自己的心声,他们的心灵是麻木的,是空虚的。诗人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揭示了这一真理。
第五、六句写诗人向往田园生活,认为田园风光才是真正令人向往的地方,风花雪月随意享受,不必斤斤计较。
第七、八句写诗人对官场生涯的看法,他认为只要自己有一个孩子就足够了,何必在乎大千世界的荣辱得失呢!
第九、十句写诗人内心的感受。他庆幸自己有个儿子,所以感到满足;又认为人终有一死,因此不必忧虑长生不老。
第十一句写诗人在清幽的环境中悠然自得地生活,他不再被纷繁复杂的世俗世界所困扰。
第十二句写诗人对神仙传说的理解,他认为神仙并不是什么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是实实在在的存在。
第十三句写诗人的心愿:愿自己在炉中点燃香烟祈祷长寿。
最后两句写诗人对君王的祝愿,希望君王能够长寿健康,不要担心世事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