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峤风云久肃清,坏沟残垒号升平。
官曹惟识簿书字,民俗不知金鼓声。
往岁传闻南诏檄,近时方筑伏波城。
安城太守知边计,菡萏花中阅水兵。
南峤风云久肃清,坏沟残垒号升平。
官曹惟识簿书字,民俗不知金鼓声。
往岁传闻南诏檄,近时方筑伏波城。
安城太守知边计,菡萏花中阅水兵。
赏析:
我们来看第一句:“南峤风云久肃清,坏沟残垒号升平。” 这句诗描绘了南峤地区的宁静景象,风云已久未起波澜,象征着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诗句通过“坏沟”与“残垒”这两个词语表达了战争后的荒凉之感,进一步强调了一种由战火带来的平静状态。而“号升平”则直接点明这是一段难得的和平时期,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第二句:“官曹惟识簿书字,民俗不知金鼓声。” 这句诗揭示了当地官员与民众之间知识与信息的不对称性。官员们忙于处理公文和记录事务,而普通民众却对战争之外的其他事情一无所知,这反映了一种社会阶层的隔阂与信息闭塞。这种描述突出了当时社会结构的特点,也暗示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可能存在的沟通问题。
第三句:“往岁传闻南诏檄,近时方筑伏波城。” 这句诗回顾了过去的一段历史,提到了南诏国的威胁和随后的建设活动。“南诏檄”指的是来自南方的诏文或警告,暗示了某种紧张的政治局势。而“伏波城”的建设则是对防御措施的一种加强,体现了政府在面对外部威胁时采取的措施。
第四句:“安城太守知边计,菡萏花中阅水兵。” 这句诗以诗意的方式描述了安城的太守如何利用自然景观来进行军事训练。通过将军队置于自然美景之中,不仅增强了士兵们的士气,也展现了领导者的智慧和远见。这里的“菡萏花中”可能指荷花池或类似的地方,用以象征平和与宁静的环境,与前文的战争场景形成鲜明对比。
这首诗通过对南峤地区的和平景象、官员与平民之间的信息隔阂、历史事件的影响以及太守利用自然环境进行军事训练的描述,深刻地反映了南宋时期社会政治的复杂性和战争背景下的生活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