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室衣冠四百秋,元和台省尽名流。
谁人肯为交朋死,乞以罗池换播州。

《柳州》是宋代诗人陶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其内容为:

唐室衣冠四百秋,元和台省尽名流。谁人肯为交朋死,乞以罗池换播州。

赏析:

首句“唐室衣冠四百秋”,通过提及唐朝的盛况,象征着唐朝的辉煌已经过去。这里的“衣冠”指的是当时的官员或贵族服饰,而“四百秋”则暗示了这种繁荣状态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直至今日。这一句诗不仅展现了唐朝的辉煌历史,也为后文的社会变迁埋下伏笔。

次句“元和台省尽名流”,描述了元和年间朝廷已经失去了名流才子。这句诗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变化,许多才华横溢的人士无法在政治上得到重用。这不仅体现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进程,也揭示了社会变革对人才的影响。

第三句“谁人肯为交朋死”,表达了陶弼对于友情和牺牲的看法。他认为在那个时代,很少有人愿意为了结交朋友而不惜生命。这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对真挚友谊的追求。这种情感在今天依然具有深远的意义,它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真挚的友情是多么宝贵和难得。

最后一句“乞以罗池换播州”,则是对前文的一种巧妙回应。这里的“罗池”象征着欢乐和友谊,而“播州”则代表了宁静和平静的生活。陶弼通过这一比喻,表达了他希望用罗池换取播州的宁静,以此来表达他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这既是一种无奈之举,也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柳州》不仅是一首描绘历史变迁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刻社会哲理的作品。通过对唐朝和元和年间的历史回顾,陶弼表达了他对时代的感慨,以及对真挚友情与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