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云冉冉薄斜晖,春静衡门半掩扉。
风入墙头丹杏晚,高枝频飐乱花飞。
【注释】
出:出现。箭溪:地名,在今湖南湘阴县西南。
冉冉:轻轻浮动的样子。薄:迫近。
衡门:衡门山,山名,在今湖南衡阳县西南。此指衡山。
风入墙头丹杏晚:风儿吹动着红杏花枝上挂着的杏子,杏花也渐渐开放了。
高枝频飐乱花飞:树枝随风摇曳,花瓣像被风吹散了似的飘落下来。
【赏析】
诗是写春日景色的,但写得不从眼前景物说起,而是先从远望中的晴云说起。“晴云冉冉薄斜晖”,这是说天边的云彩缓缓地移动着,好像要遮住斜阳。这里用了一个比喻手法:“薄”字既形容云彩的颜色淡白,又暗示了云彩在天空中移动的速度之快。“冉冉”二字,写出了云彩移动时那种从容、悠闲、缓慢的状态;而“薄”字又写出了斜阳西下时的余光,给这幅画面增添了一种淡淡的哀伤色彩。
诗人的视线从远处移到了眼前。“春静衡门半掩扉”,意思是说春天来临,衡门外的庭院里静悄悄的,只有一扇门半开着。这句诗没有直接描写庭院里的景色,而是通过门来引出后文。“春静”两字,既点出了季节,又写出了天气的变化。而“衡门”一词,则使人想起古代文人常去隐居的地方——衡山。这里的“衡门”并不是实指某个具体的山,而是借代,暗指诗人自己所处的环境。“春静”和“半掩扉”这两个词语,共同构成了一个宁静、闲适的氛围。在这里,我们可以想象到一幅画面:春风轻拂着庭院,阳光透过树梢洒在地上,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宁静。而那扇半开着的门,似乎也在静静地等待着什么。
诗人的视线又转移到了院内。“风入墙头丹杏晚”,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风儿吹进了院子里的杏树,把杏花吹得慢慢开放了。这里的“风入”两字,既写出了风的动态,又写出了风的柔和。同时,它也暗示了诗人对于这个时刻的感受——那种宁静、闲适、悠然自得的感觉。而“墙头丹杏”,则进一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红色的杏花挂在墙上,与周围的绿色植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些杏花仿佛是在向人们展示它们的美丽,同时也在诉说着它们对春天的热爱。
诗人的目光再次被拉回到了院子里。“高枝频飐乱花飞”,意思是说树枝随风摇曳,花瓣像被风吹散了似的飘落下来。这里用了一个拟人化的修辞手法:“频飐”,即频频摇曳的意思;而“乱花飞”,则形容花瓣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的情景。这句诗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结合,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既美丽又动人的画面:那些盛开的杏花仿佛在跳着欢快的舞蹈,而那些落下的花瓣则在空中翩翩起舞,如同一场盛大的宴会上的佳人。
整首诗以景衬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诗人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整个画面既生动又富有美感。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宁静、闲适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