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晴沙路软于尘,新着芒鞋更可人。
谁道秋山不宜客,桂花多处胜行春。
【注释】
秋山散步:在秋天的山中散步。
乍晴沙路软于尘,新着芒鞋更可人。
初晴的沙路比尘土还要柔软,穿上新鞋更显得可爱动人。
谁道秋山不宜客,桂花多处胜行春。
谁说秋天的山中不适宜做客?只要桂花盛开的地方,比春天还美呢。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全诗意境优美,语言清新自然。
首句“乍晴沙路软”是写初晴后的景色。乍晴后,阳光照耀,空气清新,沙路也变得柔软起来,仿佛被阳光和空气洗刷过一般,给人以舒适之感。这一句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别有一番风味。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巧妙地捕捉了初晴后的自然景观,为下文铺垫了情感背景。
第二句“新着芒鞋更可人”,是对初晴后沙路的感受进一步展开。穿上新鞋子行走在软沙路上,感觉更加舒服自在。这里,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软沙路与新鞋子相结合,赋予了沙路以生动活泼的形象,使人仿佛能感受到诗人行走时的喜悦心情。
第三句“谁道秋山不宜客”,是说谁说秋天的山中不宜作客。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天山中作客的乐观态度和积极心态。虽然秋天常常被人们认为是萧条、寂寥的代名词,但诗人却以轻松幽默的语气反驳了这种观点,认为秋天的山中同样可以成为游客的好去处。这里的“不宜客”并非指不适合作客,而是指秋天的山中没有春天那么多的花花草草,少了几分生机。然而,正是这些少有的花花草草才更加令人喜爱,使得秋天的山中充满了诗意和魅力。
尾句“桂花多处胜行春”,是在赞美秋山中桂花盛开的美丽景象。桂花是秋天的象征之一,它代表着丰收和繁荣。诗人在这句诗中巧妙地利用了对比手法,将秋天的桂花与春季的花朵相比较。他认为,如果桂花盛开的地方就胜过春天,那么在其他地方或许也能欣赏到美丽的春天景色。这里的“胜行春”并非真的表示秋天胜过春天,而是强调了秋天中桂花盛开的美丽景象同样值得欣赏和赞美。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初晴后秋山中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比喻和对比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富有韵味和感染力。